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仿像的意思、仿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仿像的解釋

(1).隱約貌。《文選·木華<海賦>》:“且希世之所聞,惡審其名?故可仿像其色,靉靆其形。” 李善 注:“仿像、靉靆,不審之貌。” 南朝 齊 王融 《巫山高》詩:“仿像 巫山 高,薄暮 陽臺 曲。”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仿像識鮫人,空蒙辨魚艇。”

(2).好象,似乎。《晉書·劉元海載記》:“吾昔從 邯鄲 張冏 母 司徒氏 相,雲吾當有貴子孫,三世必大昌,仿像相符矣。”

(3).模仿。《晉書·劉粲載記》:“﹝ 粲 ﹞好興造宮室,相國之府仿像紫宮。”


亦作“ 倣象 ”。模仿。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清》:“即詣故居,朝來之大宅宏門,改張新舊,曾無倣像。”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後儒之所謂著察者,亦是狃於聞見之狹,蔽於沿習之非,而依拟倣象於影響形迹之間,尚非聖門之所謂著察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仿像”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現代常用含義(高權威來源)

根據和,仿像由“仿”和“像”組成,表示對他人行為或樣态的模仿,但帶有不自然、做作的貶義色彩。


二、古代及綜合語義(參考古籍與詞典)

結合、和,“仿像”在古代文獻中有以下含義:

  1. 隱約貌
    • 描述模糊、朦胧的形态。

      例:杜甫《渼陂西南台》中“仿像識鮫人”,形容隱約可見的幻象。

  2. 似乎、好像
    • 表達推測或相似性,類似“仿佛”。

      例:《晉書》載“仿像相符矣”,意為“似乎吻合”。

  3. 中性模仿
    • 單純指代模仿行為,不強調褒貶。

      例:《晉書》提到建築“仿像紫宮”,即模仿宮殿形制。


三、詞義演變與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查看《文選》《晉書》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仿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仿像》一詞通常指的是與真實物體或人物極為相似的形象或雕塑。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其中“仿”字意為模仿、像,而“像”字意為形象、雕塑。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仿像》一詞的拆分部首是“亻”和“⺝”,其中“亻”是人的部首,而“⺝”是指左邊的“⺆”部首。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4筆。 來源及繁體寫法 《仿像》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屬于漢字演變中的一部分。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由于字形的演變,可能存在一些與現代寫法略微不同的差異。然而,具體到《仿像》一詞,目前尚無具體記錄其古代漢字寫法的資料。 例句 1. 這個雕塑如此精美,簡直可以稱作一件完美的仿像。 2. 這幅畫畫得非常細緻,仿佛是一副活生生的仿像。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仿造、仿效、像模像樣、模仿 近義詞:雕塑、塑像、仿制品 反義詞:原創、不像、獨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