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令主的意思、令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令主的解釋

賢德的君主。《左傳·昭公十三年》:“若見 費 人,寒者衣之,飢者食之,為之令主,而共其乏困, 費 來如歸, 南氏 亡矣。”《新唐書·吐蕃傳上》:“帝召見問曰:‘ 贊普 孰與其祖賢?’對曰:‘勇果善斷不逮也,然勤以治國下無敢欺,令主也。’” 嚴複 夏曾佑 《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事莫難於取人之天下,而 黃帝 、 顓頊 、 帝嚳 、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 高 、 光 以至列朝之令主,莫不以得内助而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令主"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境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賢明或有德行的君主。以下從詞典釋義、古籍用例、語義演變三方面進行解析:

一、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令"作形容詞時有"美好、善"之義,"令主"即"賢明的君主",多用于上古至中古文獻中。《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補充,"令主"特指在治國才能或品德操守上表現卓越的統治者,常與"昏君"構成反義對照。

二、經典出處

  1. 《漢書·昭帝紀》載:"大将軍霍光輔政,海内承風,鹹仰令主之德。"此處形容漢昭帝的賢明統治。
  2. 《晉書·慕容垂載記》有"若天命有歸,吾何惜數尺之軀不以授令主乎",強調君主德行對臣民的感召力。

三、語義流變 先秦時期多用于直指君王(如《左傳》),至唐宋逐漸擴展指代有威望的地方長官(《全唐文》用例),明清小說中偶見用于尊稱有德行的家主(《醒世姻緣傳》第五回)。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退出口語體系,僅存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令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令主指賢德的君主。其中:

二、古籍例證

  1. 《左傳·昭公十三年》
    提到“為之令主”,意為君主若能為百姓提供衣食、共擔困苦,則民心歸附。
  2. 《新唐書·吐蕃傳上》
    記載吐蕃使臣評價其君主“勤以治國下無敢欺,令主也”,強調君主的勤政與德治。

三、詞語結構分析

“令主”為偏正結構,核心在“主”,而“令”修飾其德行特質,整體凸顯對君主品德的贊美。

四、現代使用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曆史研究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通過“賢明之主”等近義詞理解其内涵。

總結來說,“令主”是對古代賢德君主的特定稱謂,強調統治者的仁德與治國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

抱關執籥罷朽标塔阊阖宮詞窮理屈大白羽丹輪大相國寺頂包東施暏是鳳蓋豐潤膚庸岪郁改惡為善紅巾荒阙華整霍嚓減筆蛟電借取金蟬脫殼絕迹沮止口話廉棱醴齊綸恩羅帏驢心狗肺毛蟲祖面老鼠明目張膽蹑風排隊論歕金披發文身乳劑賽珍會上凍上嫚下暴山陵崩食柏師子床授職屬部輸綱順理踏歌詞醍齊推糾望望微辯五官掾物化橡皮艇顯姓揚名吸風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