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op to the ground;take a lying-down position] 趴在地上
趴下。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二章:“它隻要一有響動,我就打槍,你們就趕快卧倒。”
“卧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因語境而異,主要分為以下幾種解釋:
指人或動物将身體完全平貼于地面或其他支撐面上,通常表現為俯卧或仰卧的姿勢。
例句:
在軍事訓練或緊急情況下,“卧倒”是常見的指令,要求迅速趴下以隱蔽或保護自身安全。
特點:
在股票、投資等領域,“卧倒”比喻投資者暫時不進行交易,保持原有持倉狀态,等待市場變化。
例句:
口語中可形容人因疲憊、懶散而隨意躺下休息的狀态,帶有一絲诙諧或自嘲的意味。
例句:
在網絡語境中,偶爾被調侃為“躺平”的近義詞,表達一種消極應對或放棄努力的态度,但此用法較為邊緣化。
“卧倒”的核心含義是“身體平躺”,但在不同場景下衍生出豐富内涵:
卧倒(wò dǎo),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表示倒在地上躺着休息或睡覺的狀态。
卧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卩(jí,用印章的樣子)和十(shí,表示數字十)。總共有五個筆畫。
卧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含義是休息、躺卧。由于人們在休息時常常選擇躺卧在地上,所以形成了“卧倒”的詞語。
卧字的繁體寫法為臥。
在古代,卧字與現代略有區别,寫作“臣卩亻”。這種寫法表示一個官員側躺在地上休息的形狀。
1. 疲勞的旅行者卧倒在沙發上。
2. 他病倒了,隻能卧倒在床上休息。
3. 她心情低落,感到無力,隻想卧倒睡覺。
卧具、卧榻、卧室
躺、倒下、倒伏
站起來、起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