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edical book]∶醫書
(2) [a book for alchemy]∶方士煉丹的書;講方術的書
(1).官府文書;案牍。《史記·張丞相列傳》:“ 張丞相 蒼 者, 陽武 人也。好書律曆。 秦 時為禦史,主柱下方書。”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方,版也,謂書事在版上者也……或曰四方文書。”
(2).指史書,史冊。 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子曰:‘以貌取人,失之 子羽 ;以言取人,失之 宰我 。’ 光武 則受誤於 龐萌 , 曹公 則見欺於 張邈 。事列在方書。”
(3).醫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陽慶 ﹞謂 意 曰:‘盡去而方書,非是也。’” 唐 白居易 《病中逢秋招客夜酌》詩:“合和新藥草,尋檢舊方書。” 宋 劉克莊 《西江月·腰痛舊傳陳複齋名方歲久失之》詞:“ 思邈 方書去失, 休文 老病來攻。” 清 唐孫華 《春日漫成》詩之二:“文籍撐腸仍乞食,方書滿眼不醫貧。”
(4).古代醫術與方術同出一源,故亦指稱方術之書。 晉 葛洪 《抱樸子·對俗》:“或難曰:神仙方書,似是而非,将必好事者妄所造作,未必出 黃 老 之手,經 松 喬 之目也。” 唐 盧綸 《尋賈尊師》詩:“新傳 左慈 訣,曾與 右軍 鵝。井臼陰苔遍,方書古字多。”
"方書"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古典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類核心釋義:
一、醫學典籍類 指古代記載藥方、診療方法的醫學專著,如《漢語大詞典》定義為"醫書"(來源:《漢語大辭典》1997年版)。這類文獻以實用為導向,例如《黃帝内經》提出"五運六氣"理論指導用藥,《千金方》收錄唐代孫思邈臨床驗方,系統記載疾病分類與配伍禁忌(來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中華醫典》)。
二、方術文獻類 《辭海》釋為"方士之書",即古代涉及占卜、風水、星象等術數的典籍(來源:《辭海》第7版)。此類文獻多見于秦漢時期,如《漢書·藝文志》分類中"數術略"包含的《堪輿金匮》《神農兵法》等,内容涵蓋天文曆法、陰陽五行學說(來源:中華書局《二十四史校注》)。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受方書于長桑君",印證其醫學本源屬性。至明清時期語義逐漸擴展,如《四庫全書》将煉丹、符咒類文獻亦歸入"方書"範疇。
“方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醫書或方劑著作
指記載中醫藥方、診療方法的書籍,代表古代醫學典籍。例如清代汪昂的《醫方集解》和鮑相璈的《驗方新編》。此義項最為常見,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提到的“盡去而方書”,即指摒棄舊醫書。
官府文書/案牍
古代指官方文件或行政記錄。《史記·張丞相列傳》記載張蒼“主柱下方書”,裴骃注解“方”為書寫公文的版冊。
史書或曆史記載
唐代劉知幾《史通·品藻》中“事列在方書”,此處“方書”指史冊,用于記錄曆史事件。
方術書或煉丹書
涉及煉丹、占卜等方術的書籍,如《漢書》中提到的“方士煉丹的書”。
早期“方書”多指官府文書(如秦漢時期),後逐漸擴展為醫書和方術書,并衍生出史書含義。例如《史記》中既有公文義項,也包含醫學文獻的記載。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中醫古籍原文。
裱背鋪兵不厭權餐薇草剏萃辱大腕帝娥獨絶敦至非觊分秒佛寶岡嶺根繇鈎鎖骨管中窺豹含春侯呵羅單槐位華南戶口冊假節侯驕愆腳直經院盡美盡善進賢菜金盞花攲傾絶境勞改農場雷丸列甯室龍見面世迷淡鳴鶴之應南柯記内使匿藏憑附迫迮巧捷萬端棄朝欽歎忍辱铠肉袒手扭隨岚俗下文字擡轎子貪夫狥財套車天眷鐵線通志頹老蛻留頽侵無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