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edical book]∶医书
(2) [a book for alchemy]∶方士炼丹的书;讲方术的书
(1).官府文书;案牍。《史记·张丞相列传》:“ 张丞相 苍 者, 阳武 人也。好书律历。 秦 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方,版也,谓书事在版上者也……或曰四方文书。”
(2).指史书,史册。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子曰:‘以貌取人,失之 子羽 ;以言取人,失之 宰我 。’ 光武 则受误於 庞萌 , 曹公 则见欺於 张邈 。事列在方书。”
(3).医书。《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阳庆 ﹞谓 意 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 唐 白居易 《病中逢秋招客夜酌》诗:“合和新药草,寻检旧方书。” 宋 刘克庄 《西江月·腰痛旧传陈复斋名方岁久失之》词:“ 思邈 方书去失, 休文 老病来攻。” 清 唐孙华 《春日漫成》诗之二:“文籍撑肠仍乞食,方书满眼不医贫。”
(4).古代医术与方术同出一源,故亦指称方术之书。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或难曰:神仙方书,似是而非,将必好事者妄所造作,未必出 黄 老 之手,经 松 乔 之目也。” 唐 卢纶 《寻贾尊师》诗:“新传 左慈 诀,曾与 右军 鹅。井臼阴苔遍,方书古字多。”
"方书"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古典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类核心释义:
一、医学典籍类 指古代记载药方、诊疗方法的医学专著,如《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医书"(来源:《汉语大辞典》1997年版)。这类文献以实用为导向,例如《黄帝内经》提出"五运六气"理论指导用药,《千金方》收录唐代孙思邈临床验方,系统记载疾病分类与配伍禁忌(来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华医典》)。
二、方术文献类 《辞海》释为"方士之书",即古代涉及占卜、风水、星象等术数的典籍(来源:《辞海》第7版)。此类文献多见于秦汉时期,如《汉书·艺文志》分类中"数术略"包含的《堪舆金匮》《神农兵法》等,内容涵盖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学说(来源: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校注》)。
该词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受方书于长桑君",印证其医学本源属性。至明清时期语义逐渐扩展,如《四库全书》将炼丹、符咒类文献亦归入"方书"范畴。
“方书”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医书或方剂著作
指记载中医药方、诊疗方法的书籍,代表古代医学典籍。例如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和鲍相璈的《验方新编》。此义项最为常见,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提到的“尽去而方书”,即指摒弃旧医书。
官府文书/案牍
古代指官方文件或行政记录。《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张苍“主柱下方书”,裴骃注解“方”为书写公文的版册。
史书或历史记载
唐代刘知几《史通·品藻》中“事列在方书”,此处“方书”指史册,用于记录历史事件。
方术书或炼丹书
涉及炼丹、占卜等方术的书籍,如《汉书》中提到的“方士炼丹的书”。
早期“方书”多指官府文书(如秦汉时期),后逐渐扩展为医书和方术书,并衍生出史书含义。例如《史记》中既有公文义项,也包含医学文献的记载。
如需进一步考据,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中医古籍原文。
爱八哥儿暗黪八际包匦碧荷怅憾唱戏朝幰诚直敕目春酒次大陆大埠碟仙读灋风榭丐退怪嫌海鳞合不着黑账禾乃拫治皇干灰浆火碱缴凭九方堙狼筅溜光罄净流向落星石卖官鬻狱马辔闷乱秘象末策挠荡闹闹穰穰拟疏牛埭旗队鹊喜羣盲榕海摄护神武挂冠手表四之日台照天师符畋狩头达外存储器亡国虏详参消兵消涣潝濞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