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佛寶的意思、佛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佛寶的解釋

指一切佛陀,亦指各種佛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佛寶是佛教核心概念“三寶”之一,指證悟宇宙真理、達到究竟圓滿覺悟的佛陀。其内涵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基本定義與地位

佛寶即“佛陀之寶”,特指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覺者。他們徹底斷除煩惱障與所知障,具足圓滿智慧與慈悲,是衆生解脫的引導者。如《大智度論》雲:“佛寶者,一切智、一切種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二、三身佛的深層内涵

佛寶包含三種形相(三身):

  1. 法身佛(毗盧遮那佛)

    代表宇宙終極真理(法性),常住不滅,如《大乘起信論》所言:“法身者,即是一切如來平等法身。”

  2. 報身佛(盧舍那佛)

    指佛陀因修行功德所感的莊嚴身相,為菩薩說法,如《華嚴經》描述的蓮花藏世界教主。

  3. 應身佛(釋迦牟尼佛)

    為度化衆生而示現人間的化身,如釋迦牟尼降生娑婆世界成道弘法。

三、經典依據與宗教意義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明确開示:“諸佛法身,湛然常寂;報化二身,隨機應現。”佛寶不僅是信仰對象,更是修行者證悟的終極目标。其核心價值在于:

四、與三寶體系的關聯

佛寶與法寶(佛法教義)、僧寶(修行僧團)共同構成佛教信仰體系,三者關系如鼎之三足。《究竟一乘寶性論》強調:“依佛寶生法寶,依法寶成僧寶。”信徒皈依三寶,即是以佛寶為導師,以法寶為道路,以僧寶為修行伴侶。


參考文獻來源:

  1. 鸠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三)
  2. 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
  3. 般若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
  4. 勒那摩提譯《究竟一乘寶性論》

網絡擴展解釋

“佛寶”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佛教術語中的核心含義

在佛教“三寶”(佛寶、法寶、僧寶)中,佛寶指已成就圓滿佛道的佛陀,即覺悟者。其内涵包括:

  1. 本體意義:指釋迦牟尼佛及一切過去、現在、未來的諸佛。他們通過修行證悟宇宙真相,具備無量的智慧與慈悲,是佛教徒修行的終極目标。
  2. 象征意義:也指佛像、佛塔等具象化的佛陀象征物,如提到的“萬佛寶塔地宮供位”,或唐代文獻中記載的“金檀銅素、漆紵丹青”等佛像材質。

二、其他引申含義

  1. 地理名稱:
    指四川省泸州市的佛寶風景名勝區,以原始森林、丹霞地貌為特色,包含林海、古寨等142個景點。
  2. 廣義代稱:
    在佛教文化中,與佛陀相關的聖物或經典(如經書、法器)有時也被泛稱為佛寶。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三寶體系或景區詳情,可查閱對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弁帶變醨養瘠不震殘削得不補失德牧鬥具房老歸甯鼓旗呵欱還口穢史胡摟匠氣醬甀塉薄吉光鳳羽技人遽委揩磨諒宥獵蠅臨極理戎劉熙載龍駕龍牌攣胊耄儒眊眼妙娥末材謀野怒烘烘偏亡潛寇清剛诎強觞觥善視射程蛇鑽竹洞﹐曲心還在石淙石埭史家受雇手植殊倫笥腹絲縷夙齡素事天津學生會聯合報痛歎望其肩項绾攝圍坐相提并論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