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踏碛的意思、踏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踏碛的解釋

亦作“蹋磧”。舊時人日(農曆正月初七日)到郊野溪濱宴樂,謂之踏碛。 宋 陸遊 《蹋碛》詩:“ 鬼門關 外逢人日,蹋磧千家萬家出。” 錢仲聯 注引 王象之 《輿地紀勝》:“ 夔州路 大寧監 :歲在人日,郡守宴於溪濱,人從守出遊,簪花歌舞,團聚而飲,日暮乃歸,謂之踏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踏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傳統習俗含義(主要釋義)

指農曆正月初七(人日)的郊遊宴樂活動:

  1. 時間與形式:舊時人們在正月初七到郊野溪邊聚會宴飲,稱為“踏碛”。
  2. 文獻佐證:宋代陸遊《蹋碛》詩雲“鬼門關外逢人日,蹋磧千家萬家出”,《輿地紀勝》記載夔州地區此日“郡守宴於溪濱,人從守出遊,簪花歌舞,日暮乃歸”。

二、字面引申含義(少數解釋)

象征步履穩健: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可參考《輿地紀勝》等古籍或地方志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踏碛》的意思

《踏碛》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行走在小路或田間的行為”。踏碛表示人們在山野間走動或在莊稼地、小路上行走的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踏碛》這個詞可以拆分成“自走辶”和“石硯心”。部首“自走辶”表示行走,部首“石硯心”表示石頭。

《踏碛》總共由11畫組成。

來源

《踏碛》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陸玑的《何日君再來》中,用于描述行走的場景。隨後逐漸在文學作品或日常交流中被廣泛使用。

繁體

《踏碛》的繁體字為「踏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踏碛》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如《康熙字典》将其寫作「蹋碛」,寫法略有差異。

例句

1. 他喜歡踏碛觀察大自然的美景。

2. 我們一起踏碛,享受甯靜和平和。

3. 在農忙的季節,耕地的農民們都在踏碛勞作。

組詞

踏路、踏實、踏步、踏青

近義詞

行走、徜徉、徘徊、走動

反義詞

停留、靜止、不動、留在原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