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兵的意思、番兵的詳細解釋
番兵的解釋
(1).服役的士兵。《魏書·臨淮王孝友傳》:“十五丁出一番兵,計得一萬六千兵。此富國安人之道也。”
(2).外族軍隊。 唐 李靖 《李衛公問對》卷中:“番兵唯勁馬奔衝,此奇兵歟; 漢 兵惟強弩犄角,此正兵歟!”《金6*瓶6*梅詞話》第一百回:“那時 ********* 家中 吳月娘 ,見番兵到了,家家都關鎖門戶,亂攛逃去,不免也打點了些金珠寳玩,帶在身邊。”
詞語分解
- 番的解釋 番 ā 遍數,次,回:三番五次。 輪流更代:輪番。更(卬 )番。 稱外國的或外族的:番邦。番茄。番薯。 倍:産量翻了二番。 番 ā 〔番禺〕地名,在中國廣東省。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兵書。兵谏(進谏時以武力要挾,迫使必從)。兵荒馬亂。兵貴神速。 卒 筆畫數:; 部首:八;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番兵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番兵”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服役的士兵
指被征召或輪換服役的普通士兵,通常用于古代兵役制度。例如:
- 《魏書·臨淮王孝友傳》記載:“十五丁出一番兵,計得一萬六千兵”, 體現了按比例征兵的制度。
- 宋代邊境地區曾招募少數民族組成“蕃兵”,作為地方守軍(與“番兵”含義相近但制度更具體)。
二、外族軍隊
指中原王朝對周邊少數民族或外國軍隊的統稱,常見于戰争描寫:
- 唐代李靖在《李衛公問對》中提到“番兵唯勁馬奔衝”, 強調其騎兵戰術特點。
- 《金瓶梅詞話》描述“番兵到了,家家關鎖門戶”, 反映民間對異族軍隊的畏懼。
- 清代小說中亦有用例,如羌族青年被征為“土番兵”參與戰事。
補充說明
- 讀音與寫法:拼音為fān bīng,部分文獻中“蕃兵”與“番兵”混用,但“蕃兵”特指宋代邊境制度。
- 現代使用:現為曆史詞彙,多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魏書》《李衛公問對》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番兵》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在邊境地區或重要地點駐守的士兵或警衛,用以守衛和保護。
拆分部首和筆畫:番(部首:田,筆畫:5)兵(部首:八,筆畫:7)
《番兵》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防禦體系。在古時候,番兵一詞常用于描述守衛城牆或邊防要地的士兵。筆者無法提供更詳細的來源信息。
關于《番兵》的繁體寫法,為《礬兵》。
古時候的《番兵》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态和用法在曆史上有所演變。筆者無法給出确切的古漢字寫法。
例句:邊境上的番兵時刻保持警惕,确保邊境的安全。
組詞:番兵哨所、番兵制服、番兵任務
近義詞:哨兵、衛兵、守衛
反義詞:敵兵、侵略者、逃兵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