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侯名冊。《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以綴續前記,究其本末,并序位次,盡于 孝文 ,以昭元功之侯籍。” 顔師古 注:“籍謂名録也,《高紀》所雲通侯籍也。”
“侯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侯籍”指諸侯名冊,是古代記錄諸侯身份、地位及功績的官方名錄。該詞由“侯”(諸侯)和“籍”(名冊)組合而成,屬于曆史文獻中的專有名詞。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侯籍”解釋為“名聲顯赫的人”,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可能是對原義的引申誤讀。實際含義應嚴格依據《漢書》等史料,限定為“諸侯名冊”。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解讀中。例如在分析漢代分封制度時,可能涉及對“侯籍”的讨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原文或顔師古注疏。
侯籍是一個漢字詞彙,由「侯」和「籍」兩個字組成。
「侯」的部首是「亻」,總共有八畫;「籍」的部首是「⺮」,總共有十五畫。
「侯籍」一詞最早出現在《西京雜記》中,起初是指封地的籍貫,也能夠指代侯爵的家族和後代。
「侯籍」的繁體字是「侯藉」。
在古代,「侯籍」的寫法和現在基本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1. 他外祖父的侯籍是東周的一位貴族。
2. 因為她的侯籍,她在宮廷中享有許多特權。
侯爵、籍貫、籍簿、家籍
族籍、世系
平民、庶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