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服的意思、荒服的詳細解釋
荒服的解釋
古“五服”之一。稱離京師二千到二千五百裡的邊遠地方。亦泛指邊遠地區。《書·禹貢》:“五百裡荒服。” 孔 傳:“要服外之五百裡,言荒又簡略。”《史記·周本紀》:“夷蠻要服,戎翟荒服。” 唐 陳子昂 《白帝城懷古》詩:“荒服仍 周 甸,深山尚 禹 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急将吾黨鳴鼓傳,攻之必遠,屏荒服不與同州縣,投豺虎隻當閒豬犬。”參見“ 五服 ”。
詞語分解
- 荒的解釋 荒 ā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荒年。災荒。防荒。備荒。 長滿野草,或無人耕種:荒蕪。荒地。開荒。 廢棄:荒廢。荒疏。荒置。業精于勤,荒于嬉。 冷落偏僻:荒村。荒郊。荒落(?)(a.荒涼冷落;b.荒疏衰退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網絡擴展解釋
“荒服”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曆史制度中的“荒服”(主流含義)
含義:
荒服是西周時期“五服”制度中最外層的區域,指距離王城約2000-2500裡的邊遠地區,多為少數民族(如戎、翟)聚居地。其特點是:
- 政治義務:首領僅需在繼位時朝見周天子一次,象征臣服即可,無需頻繁納貢。
- 治理方式:周王朝對此類地區采取寬松管理,若未履行義務,會先以“德政”感化而非直接征伐。
- 文化差異:與中原禮儀制度差異較大,《史記》記載“夷蠻要服,戎翟荒服”。
曆史案例:
周穆王曾因犬戎(荒服地區)未按“賓服”标準納貢而發動戰争,雖獲勝卻導緻周邊部族不再臣服,印證了強行改變荒服制度的弊端。
二、成語中的“荒服”(少數用法)
含義:
指衣冠不整、儀表邋遢的狀态,源自“荒服”原指喪服的引申義。例如:“他終日荒服,不修邊幅。”
注:此用法在現代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參考資料說明
- 關于西周五服制度,可進一步查閱《尚書·禹貢》《史記·周本紀》。
- 成語釋義可參考《查字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荒服》這個詞是指在荒野中的服裝,即用來穿戴在荒野生存或探險時使用的衣物。它可以是為了保護身體免受惡劣環境的侵害而設計的特殊服裝,也可以是用于迷彩或僞裝等目的的服飾。下面将分别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拆分部首和筆畫:《荒服》這個詞可以從字面上拆分為兩個部分,《荒》的部首為艹,共有九畫;《服》的部首為月,共有五畫。
2. 來源:《荒服》一詞源于中國古代對荒地野外生存的特殊需求。在遠古時代,人們需要穿戴特定的服裝來應對荒原、叢林等惡劣的自然環境。
3. 繁體:《荒服》這個詞的繁體字為「荒服」。
4. 古時候漢字寫法:《荒服》一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荒」字的寫法為「艽」,而「服」字的寫法為「畚」。
5. 例句:他穿着一身厚實的荒服,準備進入叢林探險。
6. 組詞:荒原、荒地、荒野、野外、生存等。
7. 近義詞:野服、野裝、特殊服飾。
8. 反義詞:正裝、禮服。
綜上所述,《荒服》一詞指荒野中的服裝,用于保護身體免受惡劣環境的侵害或用于迷彩和僞裝等目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荒》的部首為艹,九畫;《服》的部首為月,五畫。該詞源于古代對荒地野外生存的特殊需求,繁體字為「荒服」,古時候漢字寫法分别為「艽」和「畚」。例句:“他穿着一身厚實的荒服,準備進入叢林探險。”同義詞有野服、野裝、特殊服飾,反義詞有正裝、禮服。以上是關于《荒服》的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