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謾正的意思、謾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謾正的解釋

欺騙正人。《墨子·號令》:“務色謾正,淫嚣不靜,當路尼衆,舍事後就。” 孫诒讓 間诂:“謂欺謾正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謾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謾正”意為“欺騙正人”,指用不實之言或手段蒙蔽正直之人。該詞由“謾”(欺騙、輕蔑)和“正”(正直之人)組合而成,強調對品德端正者的欺詐行為。

  2. 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墨子·號令》:“務色謾正,淫嚣不靜,當路尼衆,舍事後就。”。清代學者孫诒讓在《墨子間诂》中注解為“謂欺謾正人”,進一步明确了其含義。

  3. 字詞分解

    • 謾(màn):本義為欺騙、蒙蔽,引申為輕蔑無禮,如“謾罵”。
    • 正(zhèng):指正直、符合道德标準的人,與“邪”相對。
  4. 相關成語與擴展
    與“謾”相關的成語包括“謾天謾地”(形容謊言連篇)、“抵死謾生”(極端欺騙)等,均含貶義,多用于批判虛僞不實的行為。

該詞屬于古代文獻中的特定用法,現代漢語中已較少出現,但在研究典籍或古文時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語境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墨子》原文及孫诒讓的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謾正

謾正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具有詞義豐富,同時也有其特定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等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謾正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表示與言語、說話有關,同時也與侃侃而談、辯正等含義有關。謾正共有16個筆畫,屬于偏長字。

來源

謾正的來曆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其中“謾”字表示虛假、欺騙,而“正”字表示真實、正确。結合在一起,謾正表示通過正直、真實的言辭來質疑或反駁虛假的言論。

繁體

繁體字中,謾正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謾正的寫法有所不同。謾字的古代寫法為「蔓正」,蔓表示伸展、生長的植物,引申為惡意蔓延。正字的古代寫法為「㐷」,形狀像人站立。合起來寫就是「蔓㐷」,意味着惡意蔓延着,人們需要站出來批判、反駁。

例句

1. 他以謾正的言辭揭穿了對方的謊言。

2. 這篇文章用謾正的态度提醒人們關注重要性而非表面現象。

3. 他以謾正的目光審視這個社會的不公正。

組詞

謾謀、謾罵、正義、正确、正直。

近義詞

控訴、揭露、批駁、質疑。

反義詞

褒揚、稱贊、贊美、肯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