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用施漆的苇席制成的车蔽。《周礼·春官·巾车》:“漆车藩蔽。” 郑玄 注:“藩,漆席以为之。”
(2).屏障。《后汉书·来歙传》:“ 公孙述 以 陇西 、 天水 为藩蔽,故得延命假息。”《宋史·地理志四》:“ 和州 ,上, 歷阳郡 ,防御。南渡后,为 姑熟 、 金陵 藩蔽也。”《明史·宦官传二·杨荣》:“ 太祖 令 木 氏世守兹土,限 石门 以絶西域,守铁桥以断 土蕃 ,奈何自撤藩蔽,生远人心。”
“藩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车蔽
指古代用施漆的苇席制成的车帘或车帷,用于遮挡车厢。这一解释源自《周礼·春官·巾车》的记载,如“漆车藩蔽”。
屏障
引申为地理或战略上的保护屏障。例如《后汉书》提到“陇西、天水为藩蔽”,《明史》中称某地为“金陵藩蔽”,均指军事或政治上的防御依托。
历史演变
早期“藩蔽”在《左传》中曾指辅佐君王的“国之股肱”,后逐渐衍生出负面含义,代指阻碍他人发展的障碍。但这一比喻用法在现代语境中较少见,更多保留在成语或特定文献中。
字义拆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周礼》《后汉书》等古籍,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词典。
《藩蔽》是指边境防御或屏障的一个汉字词。
标题:拆分部首和笔画 段落:《藩蔽》的拆分部首是“艹”和“辟”,共有9画。
标题:来源和繁体写法 段落:《藩蔽》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军事用语,用来形容设立边防,保护国家的边疆。在繁体字中,藩蔽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标题:古时候汉字写法 段落: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不同于现代,但藩蔽的写法仍然类似。
标题:例句 段落:以下是一个例句:“国家应该加强藩蔽,保卫边疆安全。”
标题: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段落:藩蔽可以与“屏障”、“防御”等词组成近义词,而与“开放”、“放弃”等词则构成反义词关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