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服食柏樹葉實。傳說可以延年成仙。《太平禦覽》卷九五四引 漢 劉向 《列仙傳》:“ 赤須子 好食栢實,齒落更生。”又《太平廣記》卷三五引《化源記》: 柏葉仙人 田鸾 求長生術,入 華山 ,“見黃冠自山而出。 鸞 遂禮謁,祈問隱訣。黃冠舉頭指栢樹示之曰:‘此即長生藥也。’” 田鸾 乃取柏葉曬幹為末服之。隱居于 嵩陽 ,活至一百二十三歲,“無疾而終,顏色不改,蓋屍解也。”“臨終異香滿室,空中聞音樂聲,及造仙都赴仙約耳。”後遂以“食柏”表示修仙學道者的生活。 元 高明 《琵琶記·糟糠自棄》:“齧雪吞氈, 蘇卿 猶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侶。”
(2).指柏樹。 唐 羅隱 《香》詩:“沉水良材食柏珍, 博山 煙煖玉樓春。”
“食柏”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文獻來源。以下是綜合搜索結果後的詳細分析:
“食柏”字面意為“吃柏樹”,作為成語使用時,比喻吃苦耐勞、勇于承擔困境。柏樹樹皮質地堅韌,因此該成語通過食用柏樹皮的意象,強調人在逆境中堅韌不拔的品質。
修仙學道者的象征
指代柏樹本身
“食柏”一詞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太平禦覽》《列仙傳》等古籍原文,或分析唐詩中的具體用例。
《食柏》是一個詞組,意思是“吃柏樹葉”。它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食(shi2)和柏(bai3)。
食字的部首是食(shi2),它有九畫。柏字的部首是木(mu4),它有四畫。
《食柏》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詩經》中的《澤畔》篇。這首詩中描述了一個人在澤畔吃柏葉的情景。
《食柏》的繁體寫法是「食柏」,字形和簡體寫法相同,隻是使用了繁體的字體。
在古時候,《食柏》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保留了現代漢字的形狀和意義。
1. 他在森林中采摘食柏,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2. 這是一種傳統的療法,食柏能夠增強體力和養顔。
1. 食物(shi2 wu4):指具有營養價值并可供人類食用的東西。
2. 柏樹(bai3 shu4):指常綠喬木或灌木科植物柏樹。
3. 采摘(cai3 zhai1):指野外收集或摘取自然資源。
4. 大自然(da4 zi4 ran2):指宇宙間的一切自然界面。
吃柏葉、食用柏葉
不食柏葉、不吃柏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