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反報的意思、反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反報的解釋

(1).反複,往還。《詩·小雅·大東》“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毛 傳:“不能反報成章也。” 陳奂 傳疏:“報,亦反也。反報猶反復。”

(2).返回報告情況。《孫子·用間》:“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内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生間者,反報也。” 杜牧 注:“往來相通報也。” 梅堯臣 注:“使智辨者往觀其情,而以歸報也。”

(3).回贈禮物。《儀禮·聘禮》“贈如覿币” 漢 鄭玄 注:“見為反報也。” 賈公彥 疏:“來而不往非禮,以禮來往……故 鄭 雲:‘見為反報也。’”

(4).謂報複仇怨。《三國志·魏志·王昶傳》:“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於身……當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身,又何反報焉!” 宋 範仲淹 《睦州謝上表》:“ 魏文帝 寵立 郭妃 ,譖殺 甄後 ,被髮塞口而葬,終有反報之殃。”

(5).關于反叛者的情報。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端平襄州本末》:“及 楊 ( 楊侁 )受犒歸, 趙 ( 趙方 )乃以檄召 郭勝 ,於是 郭 之反謀始決……初七日,反報至 襄陽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反報”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重含義,綜合古典文獻和現代釋義,其解釋如下:

一、古典漢語釋義

  1. 反複往來
    指事物或行為的循環往複。例:《詩經·小雅·大東》毛傳注“不能反報成章”,陳奂解釋為“反報猶反復”。

  2. 返回報告情況
    多用于軍事或外交場景,指傳遞信息。如《孫子·用間》提到“生間者,反報也”,指間諜将情報帶回。

  3. 回贈禮物
    古代禮儀中“禮尚往來”的體現。《儀禮·聘禮》鄭玄注“見為反報也”,賈公彥疏強調“來而不往非禮”。

  4. 報複仇怨
    指對他人傷害的回應。如《三國志·魏志·王昶傳》提及“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於身”,強調合理回應。

  5. 反叛者的情報
    特指與叛亂相關的信息。宋代周密《齊東野語》記載“反報至襄陽”,即此類用法。

二、現代國際法術語

在國際法中,反報(retorsion)指一國對另一國雖不違法但具有敵意的行為,采取對等的非武力回應。例如:

三、使用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出處或國際法案例,可參考《孫子兵法》《儀禮》及《奧本海國際法》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反報的意思

《反報》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對已經報導過的事情進行反向報導。也可以指從反面來報導一個事件或者事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拆分的規則,可以将《反報》拆分為“反”和“報”兩個部首。

部首“反”的筆畫數為4畫,屬于聲旁部首。

部首“報”的筆畫數為12畫,屬于會意部首。

來源和繁體

《反報》一詞的來源并不太清楚,可能是在新聞業中自創的術語。

在繁體中,《反報》的寫法為「反報」。

古時候漢字寫法

關于《反報》一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目前沒有具體的資料。因為《反報》一詞屬于較新的詞語。

例句

1. 他的報道總是“反報”,說的都是事實的反面,使人難以相信。

2. 這次事件的報道僅限于事實的反面,屬于一種《反報》。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反饋、反思、反應

近義詞:反向報道、************

反義詞:正面報道、真實報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