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怕醉而偏要勉強飲酒。比喻明知故犯。《孟子·離婁上》:“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惡醉強酒”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ù zuì qiǎng jiǔ(“強”讀作 qiǎng),比喻明知某種行為會導緻不良後果,卻仍故意為之,屬于典型的“明知故犯”。
字面含義
“惡”指厭惡、害怕,“醉”指醉酒,“強”表示勉強、硬要。字面意思是害怕醉酒卻偏要強行喝酒,引申為對後果心存抵觸卻執意行動。
出處與典故
源自《孟子·離婁上》:“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孟子用此比喻說明:人們厭惡死亡卻沉溺于不仁之事,如同讨厭醉酒卻硬要飲酒,行為自相矛盾。
用法與語境
示例
如:“他明知熬夜傷身,卻天天通宵工作,簡直是惡醉強酒。”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背景,可參考《孟子》原文或權威成語詞典。
《惡醉強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陷入不好的境地或沉溺于過度嗜酒的狀态。
「惡」的部首是「心」,總共有8畫;「醉」的部首是「酉」,總共有10畫;「強」的部首是「弓」,總共有11畫;「酒」的部首是「酉」,總共有10畫。
《惡醉強酒》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散文家賈仲明的《新文豪後傳·櫻桃篇》。故事中,有一位文豪櫻桃在酒中沉迷,不顧家庭和事業,最終導緻了自己的毀滅。這個成語正是從這個故事中衍生而來。
繁體字寫作「惡醉強酒」。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惡」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噁」;「醉」的寫法是「醊」;「酒」的寫法為「釅」。
他深陷惡醉強酒的境地,把家庭、事業都弄得一團糟。
陷入惡醉、強酒之苦、酒醉、醉心于酒、醉翁之意不在酒。
沉淪于酒色、縱情酒色。
警醒清醒、自律節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