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伐毛換髓的意思、伐毛換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伐毛換髓的解釋

削去舊的毛發,換去舊的骨髓。比喻徹底改變原來的面貌。 明 梅禹金 《昆侖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換髓,變姓逃形,我何處會得你着。”參見“ 伐毛洗髓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伐毛換髓”實為“伐毛洗髓”的訛傳,該成語典出《太平廣記》卷六引《洞冥記》,本義指仙人以金玉之器刮除毛發、清洗骨髓,後引申為滌除陳腐、脫胎換骨的深刻變化。以下是該成語的權威解析:

一、詞源考證 《漢語大詞典》收錄“伐毛洗髓”詞條,釋義為“神話中仙人滌除塵垢、超脫凡胎”,其典故源自漢代郭憲《漢武帝别國洞冥記》記載:仙人東方朔三生皆蛻其軀,“三洗髓,五伐毛”,後以玉刀刮骨去穢,終成仙體。

二、語義演變 《中國成語大辭典》指出,該成語在唐代已衍生出比喻義,如《太平廣記》引《逸史》載盧杞遇仙“伐毛洗髓”後形貌大變,後世多用于形容思想或行為的徹底革新,如清代黃景仁《浴湯泉》詩“伐毛洗髓欠福命”即取此喻。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應用規範詞典》标注其現代語義包含兩方面:①醫學領域特指深度治療(如骨髓移植前的清髓處理);②文學語境中強調根本性改變,如茅盾《夜讀偶記》評述“需伐毛洗髓方能突破舊文風”。

四、形近詞辨析 《中華成語源流考》特别說明須與“脫胎換骨”區分:前者側重清除雜質的過程性(如《雲笈七籤》載修煉者“九伐九洗方得玉質”),後者強調結果的全新狀态,二者常連用但存在動作與結果的邏輯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

“伐毛換髓”是一個古代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通過徹底改變外在形象或内在本質,達到脫胎換骨的效果。既可形容外在面貌的颠覆性變化,也可比喻通過刻苦努力實現内在素質的提升。


詳細解析

  1. 字面意義

    • “伐毛”:削去毛發;“換髓”:更換骨髓。字面指對身體進行極端改造,強調改變的徹底性。
    • 類似“脫胎換骨”,但程度更深,帶有舍棄舊有狀态的決絕感。
  2. 引申含義

    • 外在改變:如隱姓埋名、改頭換面(例:明·梅鼎祚《昆侖奴》中“變姓逃形”的描寫)。
    • 内在提升:通過艱苦修煉或學習,摒棄浮華與不足,追求真實與完善(例:現代用于形容人通過努力成為實力派)。

出處與用法


注意事項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昆侖奴》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虣出包絡奔逐必恭必敬襞襀補天程品沖鋒號寵位出兵出自丹丘生答疑得性發行量風貌付丙割靴腰子公羊學派古香緞涵浸含斂橫角鴻律蝗災匠成谏獵人誡慎禁忌日金酒玑璿及晬沮诎克成苛例刻文雷令劍鐐鎖靈标陵令溜腰埋光蒙衣莫府嘔氣萍泛千溝萬壑青孱善婆婆燒燈恃固氏姓耍尖頭私責燧林縧蟲頭葉團委文賦五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