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衣的意思、蒙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衣的解釋

(1).以巾蒙頭。《左傳·成公十七年》:“ 齊慶克 通于 聲孟子 ,與婦人蒙衣乘輦而入于閎。”《史記·衛康叔世家》:“昏,二人蒙衣而乘。”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蒙衣,為婦人之服,以巾蒙其頭而共乘也。”

(2).猶披戴。《史記·周本紀》:“ 紂 走,反入登于 鹿臺 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蒙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éng yī,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以巾蒙頭
    指用頭巾或布巾遮蓋頭部,常用來隱藏身份或掩蓋真實意圖。這一用法源自古代文獻記載,例如:

    • 《左傳·成公十七年》提到齊慶克與婦人“蒙衣乘輦而入于閎”,意為用頭巾遮掩身份秘密進入。
    • 《史記·衛康叔世家》中“二人蒙衣而乘”,裴駰集解引服虔注釋:“蒙衣,為婦人之服,以巾蒙其頭而共乘也。”
  2. 猶披戴
    指穿戴衣物或飾品,尤其在特殊場合(如祭祀、喪禮)中象征性披戴。例如:

    • 《史記·周本紀》描述商纣王“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指其穿戴華服玉飾後自焚。

二、延伸解析


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文獻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蒙衣

蒙衣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草字頭部和衣字旁部。草字頭部表示植物,衣字旁部表示與衣物相關的意思。蒙衣的拼音為méng yī。

字形結構

蒙字的筆畫順序為:橫、撇、捺、彎鈎、撇。衣字的筆畫順序為:豎、撇、橫、撇、豎、撇。

來源

蒙衣一詞最早見于《詩經》中的《豳風·蒙山》:“普天之下莫不蒙矣。”在古代使用時,蒙衣指的是遮掩身體的衣物,常常扮演保護、隱蔽的角色。

繁體字

蒙衣的繁體字為「蒙衣」,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蒙衣的寫法和現代有所區别。例如,蒙字的寫法會将草字頭部的橫改為斜線,衣字旁的豎改為撇。

例句

1. 他在大雨中穿着蒙衣,看起來像是一隻躲避風雨的小鳥。

2. 為了保暖,他穿上了一件厚重的蒙衣。

組詞

1. 蒙蔽:指迷惑、欺騙。

2. 蒙受:表示遭受、承受。

3. 蒙昧:指無知、愚昧。

近義詞

1. 遮蔽:表示掩蓋、保護。

2. 掩護:表示保護、遮擋。

反義詞

1. 顯露:表示展示、暴露。

2. 揭示:表示揭露、顯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