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恃固的意思、恃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恃固的解釋

猶負險。《管子·七法》:“不遠道裡,故能威絶域之民;不險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國。” 唐 常衮 《賀破山南賊表》:“遂使恃固之壘,遽復於隍;将領之渠,盡袊其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恃固”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在權威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辭源》)中均未收錄為獨立詞條。以下基于字義拆解和古籍用例進行解釋,并附學術參考文獻:


一、“恃固”的含義解析

  1. 字義溯源

    • “恃”:依賴、倚仗。《說文解字》:“恃,賴也。”如《詩經·小雅》“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 “固”:本義指城牆堅固,引申為頑固、閉塞。《論語·季氏》:“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費。”

      組合義:指依仗地形險要或條件堅固而保守自封,含貶義,暗指不思進取。

  2. 古籍用例

    該詞多見于先秦文獻,例如:

    《管子·輕重甲》:“桀纣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恃固而亡。”

    (譯文:夏桀商纣雖居高位,卻因固守舊勢終緻滅亡)

    核心語義:憑借固有優勢而僵化守舊,終緻失敗。


二、學術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雖未直接收錄“恃固”,但對“恃”的釋義(卷7,頁555)強調其“依賴”義常與負面語境關聯,如“恃寵”“恃險”。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權威出版信息

  2. 《辭源》(第三版)

    “固”詞條(頁747)注:“四塞也,引申為執一不通”,印證“恃固”隱含封閉性弊端。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官網介紹

  3. 古漢語研究論文

    王力《古代漢語》指出,先秦複合詞中“恃+X”結構多表過度依賴(如恃才、恃衆),反映古人批判性思維。


三、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文言遺存,今多用于曆史或哲學論述中,強調“因循守舊導緻衰敗”的警示意義。若需現代漢語替代,可用“固步自封”“恃險苟安”等。


參考資料:

  1. 王力. 《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1999年.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2015年.

網絡擴展解釋

“恃固”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恃固”指依仗堅固的事物或地位,強調依賴某種優勢(如地理險要、自身能力或社會地位)而自以為不可動搖。例如《管子》中提到“服恃固之國”,即指征服那些憑借險要地勢固守的國家。

二、出處與演變

  1. 古代文獻

    • 最早見于《管子·七法》:“不險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國”,指國家憑借地理優勢固守。
    • 唐代常衮《賀破山南賊表》中“恃固之壘”進一步引申為軍事防禦工事或勢力的頑固性。
  2. 詞義擴展
    現代用法中,詞義從具體的地理險要擴展到抽象層面,如依賴權力、財富等穩固條件而忽視潛在危機。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辨析

總結來看,“恃固”既可用于描述客觀的防禦狀态,也可批判主觀上的盲目自信,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百思不得其解百聞不如一見剝坐倍價本妻鄙谏彼哉彼哉彩電才賦曹洞稱呼懘籥雌雄樹黨首調外兜頭蓋臉豆重榆瞑而何二極管煩惱裶裶綱目體官牧花枝戶橉賈盜嘉薦檢防繭糖蛟龍得雲雨繼踵而至倦出哐啷攔河壩了歸輪台诏盲腸密舉泥墩墩奇駭秋眸丘隅屈服仁恻軟錳礦入冥沙版沙塵士家試弦歌思懷榫卯素榮泰靡騰蹑同義詞崴子五雜俎下究曉天攜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