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性的意思、得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性的解釋

《詩·小雅·魚藻》“魚在在藻” 毛 傳:“魚以依蒲藻為得其性。”後以“得性”謂合其情性。 南朝 宋 謝靈運 《道路憶山中》詩:“得性非外求,自已為誰纂。”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草木不夭,昆蟲得性。” 唐 劉禹錫 《沓潮歌》:“介鲸得性方逍遙,仰鼻噓吸揚朱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得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合其情性”,即符合人或事物的本性或自然規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源自《詩經·小雅·魚藻》中“魚在在藻”的毛傳注解:“魚以依蒲藻為得其性”,意為魚依附水草生長符合其自然本性。後引申為事物或人順應自身特性而存在或發展。

  2. 深層内涵
    強調“本性契合”,既可用于描述自然事物(如動植物遵循天性),也可用于人(如性格、習慣與内在特質相符)。


二、用法與示例

  1. 文學引用

    • 南朝謝靈運《道路憶山中》:“得性非外求,自已為誰纂”,表達本性無需外尋。
    • 唐代劉禹錫《沓潮歌》:“介鲸得性方逍遙”,描繪生物依天性自在生存的狀态。
  2. 現代語境
    可形容人與環境、行為的協調性,例如:“教育應尊重兒童得性,而非強行塑造”。


三、相關概念

需注意,部分資料(如)将“得性”解釋為“與生俱來的特點”,此說法存在争議,權威典籍更側重“契合本性”的動态過程。建議結合《詩經》原典及曆代注釋理解該詞。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性是一個詞,它的意思是養成某種性格、習性或品質。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得」和「性」。「得」字的筆畫數為2,它起源于古代的財富象形字,表示獲得或得到某種東西的意思;「性」字的筆畫數為8,它起源于古代的象形字,表示某種特定的性質或品質。 「得性」這個詞的來源較為難以追溯,但在現代漢語中,它常常用來描述一個人養成或具備某種性格或品質的過程。在繁體字中,「得性」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得性」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古代漢字的變化和演化,現代漢字「得性」的寫法已經成為常見和普遍使用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得性」的例句: 1. 他通過刻苦努力得性強悍,成為了一位出色的運動員。 2. 她從小就得性溫和,備受大家喜愛。 一些與「得性」相關的組詞包括:修得性情、脫胎換骨、成性、培養性格等。 與「得性」意思相近的詞有:養成、培養、鍛煉。 與「得性」意思相反的詞有:失去、丢棄、摒棄。 希望這些回答能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再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