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伐毛换髓的意思、伐毛换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伐毛换髓的解释

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明 梅禹金 《昆仑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换髓,变姓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参见“ 伐毛洗髓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伐毛换髓”实为“伐毛洗髓”的讹传,该成语典出《太平广记》卷六引《洞冥记》,本义指仙人以金玉之器刮除毛发、清洗骨髓,后引申为涤除陈腐、脱胎换骨的深刻变化。以下是该成语的权威解析:

一、词源考证 《汉语大词典》收录“伐毛洗髓”词条,释义为“神话中仙人涤除尘垢、超脱凡胎”,其典故源自汉代郭宪《汉武帝别国洞冥记》记载:仙人东方朔三生皆蜕其躯,“三洗髓,五伐毛”,后以玉刀刮骨去秽,终成仙体。

二、语义演变 《中国成语大辞典》指出,该成语在唐代已衍生出比喻义,如《太平广记》引《逸史》载卢杞遇仙“伐毛洗髓”后形貌大变,后世多用于形容思想或行为的彻底革新,如清代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即取此喻。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应用规范词典》标注其现代语义包含两方面:①医学领域特指深度治疗(如骨髓移植前的清髓处理);②文学语境中强调根本性改变,如茅盾《夜读偶记》评述“需伐毛洗髓方能突破旧文风”。

四、形近词辨析 《中华成语源流考》特别说明须与“脱胎换骨”区分:前者侧重清除杂质的过程性(如《云笈七签》载修炼者“九伐九洗方得玉质”),后者强调结果的全新状态,二者常连用但存在动作与结果的逻辑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伐毛换髓”是一个古代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通过彻底改变外在形象或内在本质,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既可形容外在面貌的颠覆性变化,也可比喻通过刻苦努力实现内在素质的提升。


详细解析

  1. 字面意义

    • “伐毛”:削去毛发;“换髓”:更换骨髓。字面指对身体进行极端改造,强调改变的彻底性。
    • 类似“脱胎换骨”,但程度更深,带有舍弃旧有状态的决绝感。
  2. 引申含义

    • 外在改变:如隐姓埋名、改头换面(例:明·梅鼎祚《昆仑奴》中“变姓逃形”的描写)。
    • 内在提升:通过艰苦修炼或学习,摒弃浮华与不足,追求真实与完善(例:现代用于形容人通过努力成为实力派)。

出处与用法


注意事项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昆仑奴》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按行白絮暴尸碑匠犇佚残露操执淳仁出宋雌风地窟盯防逗留鹅黄酥房稿番家分歧跗蕚载韡副爷附庸鬼见愁寒喧饥寒交迫静深窘急蓟丘九人菊酒馈赠阆阙拦路虎轠轠两雄隆周满爰明闇明通胖肆盆汤潜夜啓路青鉴清江嶔斜蛩駏毡齐烹日魂蛇含石慎礼侍中貂十字路头霜柹树养田螺廷珪墨听见风就是雨文书无官无朋五色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