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燒鐙 ”。1.點燈。 唐 王建 《宮詞》之八6*九:“院院燒燈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 明 袁宗道 《晚晴偏書》詩:“靜嘿憐童僕,燒燈夜未眠。” 葉葉 《庚戌紀事》詩之一:“徹夜燒燈釣月舫,可知杯酒即天涯。”
(2).指舉行燈會或燈市。《舊唐書·玄宗紀下》:“﹝ 開元 二十八年春正月﹞壬寅,以望日禦 勤政樓 讌羣臣,連夜燒燈,會大雪而罷,因命自今常以二月望日夜為之。”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國朝上元節燒燈盛於前代,為綵山峻極而對峙於 端門 。”
(3).指元宵節。 宋 蔣捷 《绛都春》詞:“歸時記約燒燈夜。早拆盡、鞦韆紅架。” 清 納蘭性德 《金菊對芙蓉·上元》詞:“狂遊似夢,而今空記,密約燒鐙。” 清 洪亮吉 《吳上舍文桂倚梅圖》詩:“纔過燒燈無幾日,誤書穀雨我心驚。”參見“ 燒燈節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燒燈漢語 快速查詢。
“燒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具體如下:
點燈
指點燃燈火,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唐代王建《宮詞》中“院院燒燈如白日”,明代袁宗道詩句“燒燈夜未眠”,均描述夜間點燈的情景。
燈會或燈市
指古代節慶時舉辦的燈火集會。如《舊唐書》記載唐玄宗時期“連夜燒燈”舉辦燈會,宋代蔡絛《鐵圍山叢談》也提到“上元節燒燈盛於前代”。
代指元宵節
因元宵節有燃燈習俗,故“燒燈”可特指這一節日。例如宋代詞人常用此意象,如“燒燈續晝”描述元宵燈火通明。
“燒燈”的核心含義圍繞“點燈”展開,既可指具體動作,也可擴展至節慶活動(如元宵節)。需注意其成語化用法(形容勤奮)可能為現代衍生義,古典語境中較少見。更多例句可參考《全唐詩》或宋代筆記文獻。
燒燈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作為名詞使用,意思是點燃燈盞或燈油,供人照明。它也可以表示放置于香案或床頭等處的燈火。
燒燈的部首是火(huǒ),它的筆畫數是13畫。
燒燈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使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燒燈是指點燃這些燈盞或燈油的行為。在繁體字中,燒燈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燒燈以《說文解字》為例,其古時候的寫法為燒燈,字形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火的部分寫得更加細緻。
1. 在廟宇裡,燒燈是表達虔誠心願的一種方式。
2. 奶奶會在晚上燒燈讀書,對眼睛不好。
1. 燈火輝煌
2. 燈盞
3. 照明
1. 點燈
2. 點燃
3. 燃燒
1. 熄燈
2. 滅火
3. 熄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