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考訂查核。 南朝 梁 劉孝綽 《<昭明太子集>序》:“量覈然否,剖析同異,察言抗論,窮理盡微。”
“量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考訂查核,常用于文獻或學術研究中指對内容的核實與校正。以下是具體解析:
核心含義
根據南朝梁劉孝綽《〈昭明太子集〉序》中的記載:“量覈然否,剖析同異,察言抗論,窮理盡微。”,這裡的“量核”指通過嚴謹的考證和比對,分析事物的是非、異同,最終達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現代用法:多用于學術或文獻整理中,表示對資料的真實性、準确性進行核查。
構詞解析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昭明太子集》相關研究或古代文獻學著作。
量核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衡量、評判的核心或主要依據。
量核的部首是量(liáng),由“裡”和“兩”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2。
量核這個詞源于《呂氏春秋·智辯》裡的一句話:“智者以事物之相以悉閱革,衡量核量,斟酌諸疑。”
量核的繁體寫法為「量核」。
在古代,量核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唐代以前通常以篆書形式書寫,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寫法逐漸演變到楷書的形式。
1. 這份報告的量核是基于全面調查和嚴謹分析的。
2. 公司的增長速度是我們判斷其是否成功的重要量核。
一些與量核相關的組詞有:
- 量度:衡量、測量事物的尺寸或價值。
- 核心:事物的中心、要點或最重要的部分。
- 核實:驗證、确認事物的真實性或準确性。
- 衡量:評估或比較事物的價值、重要性或效果。
一些與量核近義的詞彙有:
- 标準:評判或衡量事物的一套規範或準則。
- 依據:作為判斷或決策的根據或基礎。
與量核反義的詞彙是:
- 不準:不嚴格或不可靠的評判或衡量标準。
- 隨意:沒有明确标準或準則影響判斷或決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