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日。《旧唐书·职官志三》:“﹝御史臺﹞主簿掌印及受事发辰,勾检稽失。”《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臺﹞主簿一人,从七品下。掌印,受事发辰,覈臺务。”参见“ 发日 ”。
“发辰”在现代汉语通用词典中未见明确收录,可能属于生僻组合或古语表述。从构词角度分析,“发”在古汉语中有“起始、生发”之义(《汉语大词典》卷九),“辰”可指时辰、星宿或地支第五位(《说文解字》辰部)。二字组合或表达“时令起始”“星象运行”等衍生含义,如《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这种天文历法记载与“发辰”的构词逻辑存在语义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该词汇可能为“启辰”“司晨”等相似词形的笔误。若指时辰测算,可参阅《协纪辨方书》中关于时辰划分的记载;若涉及星象,可参考《开元占经》对二十八宿运行规律的论述。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进一步考辨词义。
“发辰”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一定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字面解释
由“发”和“辰”组成:
核心含义
多数学术资料(如《旧唐书》《新唐书》)将其解释为“发日”,即事务处理的日期或起始时间。
唐代官制相关
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御史台主簿“受事发辰,勾检稽失”,指记录事务处理时间并核查延误。
《新唐书》亦提到主簿职责包括“掌印,受事发辰”,强调时间记录的重要性。
现代误用现象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误归为成语,并赋予“长命百岁”的祝福含义,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据。
案无留牍柏乡班剥逼良为娼殡丧碧洲璧坐玑驰超出当时凋胡独茧抽丝二百五翻盏飞灺风雨凄凄輵辖呼不给吸建櫜戛然济楚警长惊耳骇目近用寄秧空盘筐床旷迥枯折良宵好景联横灵霄龙腹竹炉炷緑沉篾巴逆徒女朋友蟠螭趺蟛蚎前程似锦乾裂器具青羊齐驱并骤躯命荛牧日程三亲四眷生田生头死垄十二国释氏他山他乡推慕托纸狭径香官显怀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