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肅的意思、頓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肅的解釋

謂頓然加以整肅。《晉書·劉頌傳》:“又世放都靡,營欲比肩,羣士渾然,庸行相似,不可頓肅,甚殊黜陟也。”《晉書·劉頌傳》:“然俗放都奢,不可頓肅,故臣私慮,願先從事於漸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肅”是一個古漢語中的禮儀用語,主要用于書信或奏疏的結尾,表達對收信人或尊長極為恭敬的态度。其詳細釋義如下:

  1. 字義分解與合成意義:

    • 頓:此處指“頓首”,即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跪拜禮的一種,表示最高的敬意。
    • 肅:指“肅拜”,也是一種恭敬的拜禮,動作較頓首為輕,但同樣表示莊重和尊敬。
    • 頓肅:二字連用,是“頓首”和“肅拜”的合稱或強調,表示極其恭敬地行禮、叩拜。用于書信結尾署名之後,相當于“恭敬地叩拜上呈”或“謹此叩拜”,是下對上、卑對尊表示極度尊敬和謙卑的禮節性用語。
  2. 具體含義與用法:

    • 它并非描述一個具體的物理動作,而是一種禮節性的套語,表達寫信人(或上奏者)對收信人(或君主、尊長)的無限敬意、謙卑和服從。
    • 常見于古代臣子給皇帝的上書(奏疏、表章)、下級給上級的書信、或晚輩給尊長的信函末尾。
    • 用法示例:在陳述完信件内容後,署名前或署名後寫“頓肅”或“某某頓肅”。例如:“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奏……臣某頓肅”。這比單獨用“頓首”或“肅拜”顯得更為莊重和謙恭。
  3. 語境與情感色彩:

    • 蘊含着極度的恭敬、謙卑、忠誠和畏懼之情。
    • 反映了古代嚴格的等級制度和禮儀規範,是尊卑關系在書面表達中的體現。
    • 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對古籍的引用或仿古寫作中。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頓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一、基本解釋

拼音:dùn sù
字義分解:


二、詳細解釋

  1. 原義(古漢語):
    出自《晉書·劉頌傳》,指對社會風氣或行為進行突然的整頓。例如:

    • “不可頓肅,甚殊黜陟也”,意為難以立即整肅,需循序漸進。
  2. 引申義(現代用法):
    形容因特殊情境(如莊嚴儀式、重大事件)而使人或環境瞬間變得肅穆、莊重。例如:

    • 會場内原本嘈雜,領導入場後,衆人“頓肅”,鴉雀無聲。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辨析

需注意其與“肅穆”的區别:“頓肅”強調瞬間變化,而“肅穆”側重持續狀态。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例句,可參考《晉書》相關篇章或現代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笆籬子八路軍迸水辯政布槽漕費産值橙黃瞅見刺骨語大拜門大膽包身電視發射塔帝釋天東郡斷霭瘋癫豐赢紛營伏奏鋼砂高橇過狀恨嫌化先腳墊計盡力窮金聚赍子鲙鲈款段苦膩裡丑捧心令名馬杜免削名德配甲坊辔輿骈偶飄浮平仲搶行奇傀榷鐵軀體人樣豭駒軟溜溜曬書山岚試舌帨帉洮颒讨戰梯巘推立晚憩微霜文攝無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