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肃的意思、顿肃的详细解释
顿肃的解释
谓顿然加以整肃。《晋书·刘颂传》:“又世放都靡,营欲比肩,羣士浑然,庸行相似,不可顿肃,甚殊黜陟也。”《晋书·刘颂传》:“然俗放都奢,不可顿肃,故臣私虑,愿先从事於渐也。”
词语分解
- 顿的解释 顿 (頓) ù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
- 肃的解释 肃 (肅) ù 恭敬:肃立。肃坐。肃然。 严正,认真:严肃。肃静。肃穆。整肃。 躬身作揖,迎揖引进:肃客。 萎缩:肃杀。 笔画数:; 部首:聿;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顿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一、基本解释
拼音:dùn sù
字义分解:
- 顿:指突然、立刻,如“顿然”“顿悟”;也有整顿、处理之意,如“整~”“安~”。
- 肃:意为庄重、严整,如“肃穆”“严肃”。
合义:原指突然加以整顿、整肃,后也可引申为“人或事物在某一瞬间变得庄重、肃穆”。
二、详细解释
-
原义(古汉语):
出自《晋书·刘颂传》,指对社会风气或行为进行突然的整顿。例如:
- “不可顿肃,甚殊黜陟也”,意为难以立即整肃,需循序渐进。
-
引申义(现代用法):
形容因特殊情境(如庄严仪式、重大事件)而使人或环境瞬间变得肃穆、庄重。例如:
- 会场内原本嘈杂,领导入场后,众人“顿肃”,鸦雀无声。
三、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政策或风俗的整顿。
- 现代语境:适用于突发的庄重氛围转变,如仪式、会议等场合。
四、相关辨析
需注意其与“肃穆”的区别:“顿肃”强调瞬间变化,而“肃穆”侧重持续状态。例如:
- 灵堂内原本有人低语,哀乐响起时众人“顿肃”(瞬间安静)→ 随后保持“肃穆”(持续庄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例句,可参考《晋书》相关篇章或现代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顿肃是一个中文词语,意思是肃静恭敬的样子。它由两个部首组成:顿(dùn)和肃(sù)。
顿字的意思是停顿、静止,是一个形声字,由丶(点)部和屯(tún)部组成。肃字的意思是肃清、庄重,是一个形声字,由肉(ròu)部和昔(xī)部组成。
顿肃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广泛,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礼仪和教育传统,用来形容人们在特定场合下保持肃静和恭敬的态度。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顿字的写法比较简洁,只有两个横的笔画,而肃字则是六个横的笔画。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渐演变,现在的写法和繁体字一样,有一些变化。
以下是一个例句:“在仪式开始之前,大家都默默顿肃,展示出一片肃静的氛围。”
关于组词,可以使用顿肃和其他汉字组合,形成一些相关词语,例如顿肃庄重、庄重肃穆等。近义词可以选择庄重、庄严、肃穆等词语,而反义词可以选择轻松、活泼、随意等词语。
希望这些答案对你有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