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郡的意思、東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郡的解釋

(1).郡名。 秦 置, 漢 因之。約當今 河南省 東北部和 山東省 西部部分地區。 東漢 以後,廢置無常。《史記·魏世家》:“ 景湣王 元年, 秦 拔我二十城,以為 秦 東郡 。”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補輯,表行 東郡 ,領 袞州 刺史。” 唐 韓愈 《龊龊》詩:“ 河 堤決 東郡 ,老弱隨驚湍。”

(2).泛指京師以東諸郡。 唐 杜甫 《野老》詩:“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朱鶴齡 注:“東郡,概指京東諸郡。”

(3).特指 夷陵郡 。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東郡 時題壁,南湖日扣舷。” 朱鶴齡 注:“ 夷陵郡 ,在 夔州 之東,故曰東郡。”一說,指 江陵縣 。 錢謙益 注:“ 江陵 , 漢 舊縣,屬 南郡 。史記: 江陵 ,故郡都,西通 巴 巫 ,在 巴 巫 之東,故曰東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郡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行政區劃名稱,最早見于秦代。據《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記載,秦滅六國後置三十六郡,東郡為其中之一,其轄境大緻包含今河南省東北部、山東省西部交界區域,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該名稱源于地理方位,因位于戰國時期魏國都城大梁以東而得名。

漢代沿襲秦制,《漢書·地理志》載東郡下轄二十二縣,成為溝通中原與齊魯地區的重要樞紐。三國至南北朝時期,東郡轄境逐漸縮小,至北齊時被廢除。唐代雖短暫複置,但已非原境,僅作為曆史地名的延續。

在文化語境中,東郡常作為曆史事件發生的時空坐标。例如《史記·項羽本紀》所述"東郡隕石事件",即指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隕星墜落在東郡的載錄,此事被後世視為秦亡預兆的重要谶緯記載。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漢語大詞典》釋"郡"為古代行政單位,"東"既表方位又含文化意象,組合後既體現地理特征,又承載着曆史行政制度的演變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東郡”是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稱,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東郡是秦朝設置的郡級行政區,漢朝沿襲,主要管轄範圍包括今河南省東北部、山東省西部部分地區。東漢以後因行政區劃調整,其設置逐漸廢止或變更。


二、曆史沿革與地理範圍

  1. 設立與變遷

    • 秦朝: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置東郡,治所在濮陽(今河南濮陽),初為秦國東部邊疆要地。
    • 漢朝:延續秦制,但東漢後因戰亂頻繁,轄境逐漸縮小,最終廢置。
  2. 地理位置
    鼎盛時期覆蓋今河南濮陽、山東菏澤、聊城等地,是連接中原與齊魯地區的重要樞紐。


三、擴展含義與文學引用

  1. 泛指京師以東地區
    唐代文獻中,“東郡”常代指京城以東的諸郡,如杜甫《野老》詩中的“東郡”即泛指京東一帶。

  2. 特指夷陵郡或江陵縣
    唐代部分文獻(如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将“東郡”指向夷陵郡(今湖北宜昌),或根據地理位置稱江陵為東郡。

  3. 文學中的象征意義
    因東郡遠離中央政權,常被用來形容偏遠、落後的邊陲之地,如韓愈《龊龊》詩中“河堤決東郡”暗喻動蕩與荒涼。


四、相關文獻記載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史記》《漢書》或唐代詩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班授本人吧兒狗辯麗舶趠風礤床兒財署層嵒長枕大被傳餐大衛·科波菲爾端倪可察杜機繁育紛哓浮點數浮喧姑師哈荅宦達皇隰笏架禍適将美錦鱗書脊鳍吉朔寄宿舍克愛克威匮止庫局瘌痢鐐鐮利官靈期爐韛魯陽揮戈緑針慢尤墓圹能級攀連破落那曝曬棋錯一着,滿盤皆輸慶問囚牛絨衣阮孚戎旅芟剪蛇口結使星授記隨牙堂官天眼洿泥銜位小民歇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