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袂的意思、揮袂的詳細解釋
揮袂的解釋
(1).揮袖。奮起貌;飄灑貌。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揮袂則九野生風,慷慨則氣成虹蜺。” 晉 盧谌 《覽古》詩:“揮袂睨金柱,身玉要俱捐。”《雲笈七籤》卷一○六:“爾乃衆仙揮袂,萬神遷延,羽童拊節,慶雲纏6*綿。”
(2).猶揮手。表示告别。 晉 陸機 《于承明作與士龍》詩:“分塗長林側,揮袂 萬始亭 。” 唐 劉禹錫 《楊柳枝》詞之八:“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 明 劉基 《招隱》詩之五:“揮袂起謝客,且還飲我醪。”
詞語分解
- 揮的解釋 揮 (揮) ī 舞動,搖擺:揮動。揮袂(甩動衣袖,形容意氣豪邁)。揮舞。揮手。 抛灑,甩出:揮淚。揮霍。揮灑。揮汗如雨。 散發:揮發。發揮。揮斥(奔放)。 指派,命令:指揮。揮軍。揮師。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袂的解釋 袂 è 衣袖,袖口:張袂(張開衣袖)。聯袂(手拉着手,結伴)。分袂(離别)。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揮袂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揮袂”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
揮動衣袖,形容奮起或灑脫的姿态
這一含義常用于描繪人物動作的潇灑或氣勢的豪邁。例如:
- 三國魏·曹植《七啟》中“揮袂則九野生風”,形容揮袖時仿佛能掀起狂風,展現恢弘氣魄。
- 晉代盧谌《覽古》詩“揮袂睨金柱”,通過揮袖動作表達決絕之情。
-
揮手告别
用于離别場景,表示告别的動作或情感。例如:
- 唐代劉禹錫《楊柳枝詞》“行人揮袂日西時”,描繪夕陽下行人揮手作别的畫面。
- 唐代沈既濟《任氏傳》中“揮袂别去”,直接點明離别之意。
補充說明:
- 該詞兼具文學意象與生活場景的雙重表現力,常見于古典詩詞和文言作品。
- 權威典籍如《文選》《雲笈七籤》等均收錄此詞()。
-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如“揮袂”在豪邁場景中多指動作氣勢,而在送别時側重離别情感。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明清小說《紅樓夢》>中有一句著名的詩句:“揮袖不是雲裳裹,暗香疏影眉先滅”。其中的“揮袖”一詞引發了我們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讨一下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相關内容。
揮袖(huī xiù)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用力甩動袖子。拆分部首為手部部首“扌”和衣物部首“衣”,分别代表着手的動作和衣物。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揮袖的筆畫數為11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佩戴較長的袖子,因此當他們在行走或者做動作時,往往會揮動袖子,以便更加自如地進行各種活動。因此,揮袖形容了一個人用力甩動袖子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揮袖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古文字解釋推斷,揮袖的古字寫法為“揮曈”。其中,“揮”表示甩動、晃動的意思,“曈”則表示白色或明亮的意思。由此可見,在古代揮袖的動作可能更加誇張、優美。
以下是幾個例句,以進一步理解揮袖的意思:
1. 他揮袖間,身姿飄逸而立,仿佛一位仙人。
2. 她氣憤地揮袖一甩,離開了會議室。
3. 那個舞者揮袖飛舞,整個舞台都變得燦爛多彩。
在組詞方面,與揮袖相關的詞彙有許多,例如“揮手”、“揮動”、“揮舞”等,這些詞語都強調了手部的動作和力度。
揮袖的近義詞可以包括“揚袖”、“甩袖”等,它們表達了相似的動作和意思。
而揮袖的反義詞可以是“束袖”、“抱袖”等,它們則表示相反的動作和态度。
綜上所述,揮袖是一個形容用力甩動袖子的動作的詞語。通過揮袖這個詞,我們可以想象出一個優雅、自如以及獨特的姿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