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纲振纪的意思、顿纲振纪的详细解释
顿纲振纪的解释
整顿朝纲,重振法纪。《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 胡三省 注“顿,谓整顿。”
词语分解
- 顿的解释 顿 (頓) ù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
- 纪的解释 纪 (紀) ì 记载:纪年。 * 。纪行(妌 )。纪实。纪念。纪传(刵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纪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
网络扩展解释
“顿纲振纪”是一个古代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搜索结果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该成语指整顿朝纲、重振法纪,强调通过治理恢复国家或组织的秩序与法规。其中“顿”意为整顿,“纲”指国家法度的总纲,“纪”指具体法纪。
二、出处与背景
- 经典出处
源自《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胡三省注:“顿,谓整顿。”
- 历史背景
“纲纪”最初与丝织品相关(“纲”为提网总绳,“纪”为丝缕头绪),后引申为治理国家的纲领与法度。例如《荀子·劝学》提到“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体现了这一概念的扩展。
三、用法与特点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顿纲”和“振纪”两部分组成,强调治理的双重性。
- 语境:多用于描述治国理政或组织改革,如“贤者以其才能顿纲振纪,稳定社稷”。
- 色彩:中性词,古代文献中常见,现代使用较少。
四、延伸意义
成语不仅限于字面含义,还隐含对“贤能者”的推崇,强调德才兼备者需具备整顿秩序、匡正法度的能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文献引用,可参考《资治通鉴》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顿纲振纪的意思
《顿纲振纪》是一个成语,意指顿时整顿纲纪,振兴国家。
拆分部首和笔画
《顿纲振纪》由6个汉字组成。拆分部首为“页”、“纟”、“扌”、“心”和“纟”。总共需12画。
来源
《顿纲振纪》这个词来源于《左传》。传说孔子有一次带领学生到山中练习礼仪,回来时发现城门的绳索被挤到一起,无法进入。孔子一番整顿后,恢复了纪律,因此得名《顿纲振纪》。
繁体
《顿纲振纪》的繁体字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但《顿纲振纪》的字形保持基本一样。
例句
他们希望顶住困难,顿纲振纪,让国家重获繁荣。
组词
整顿、纲纪、振兴
近义词
整顿纲纪、刷新规范、恢复秩序
反义词
纷乱无章、松懈散漫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