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邦老的意思、邦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邦老的解釋

宋 元 戲曲裡扮演盜匪、兇徒等角色的俗稱。 元 雜劇裡一般由淨扮演。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一折:“[浄邦老扮 陳虎 上雲]哥也,叫我做甚麼?”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一折:“[浄扮邦老上雲]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自家 鐵旛竿 白正 的便是。” 清 焦循 《劇說》卷一:“又有孤、倈兒、孛老、邦老、蔔兒等目……邦老之稱,一為《合汗衫》之 陳虎 ,一為《盆兒鬼》之 盆罐趙 ,一為《硃砂擔》之 鐵旛竿 白正 ,皆殺6*人賊,皆以浄扮之,然則邦老者,蓋惡人之目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邦老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邦老”是宋元戲曲中的角色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階段有所演變,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戲曲角色定位
    “邦老”是宋元戲曲中對盜匪、兇徒等反派角色的俗稱,通常由“淨”角扮演。例如元雜劇《合汗衫》中的陳虎、《硃砂擔》中的鐵旛竿白正,均以“邦老”代指惡人。

  2. 詞源演變
    最初“邦”指國家,“老”指長者,合稱本義為“國家的老年人”。但宋元時期詞義擴展,逐漸成為戲曲中反派角色的代稱,與“孛老”(老年男性角色)等形成對比。

二、角色特點

三、曆史文獻佐證

清代焦循《劇說》提到:“邦老之稱……皆殺人賊,皆以浄扮之”,說明這一角色在傳統戲曲中的固定化表現。現代《漢典》等工具書也沿用此解釋。

“邦老”從最初的長者含義,演變為戲曲中惡人角色的代稱,反映了古代戲劇角色分類的細化。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元曲選》等原始劇目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邦老(bāng lǎo)這個詞在漢語中有着特殊的意義。它指的是年長并備受尊重的長者。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邦老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邦老這個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部首“邦”(bāng)表示國家、社會集體的意思;而部首“老”(lǎo)則表示年長、老人的意思。 關于邦老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古代社會中,邦國需要長者的智慧和經驗來指導和領導,所以對于年長且備受尊敬的長者,人們給予了邦老這一稱呼。 邦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邦老」。在古時候,邦老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是都包含了邦和老這兩個字。比如,有些古代文獻中可能會将邦寫作“邦國”或者“國”,老寫作“老人”或者“人”。 以下是一些關于邦老的例句: 1. 他是該村最有見識的邦老,大家都尊敬他的意見。 2. 老教師是我們學校的邦老,對學生們非常關心。 3. 這個社區的邦老有很豐富的社會經驗,經常給年輕人提供幫助和指導。 邦老的一些組詞包括邦國、邦社、老人、老師等。它的近義詞可以是尊長、長者,而反義詞可以是小輩、後輩。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有需要,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