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市虎的意思、市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市虎的解釋

(1).市中的老虎。市本無虎,因以比喻流言蜚語。語本《韓非子·内儲說上》:“ 龐恭 與太子質於 邯鄲 ,謂 魏王 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 龐恭 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 邯鄲 之去 魏 也遠於市,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 漢 王充 《論衡·累害》:“夫如是市虎之訛,投杼之誤不足怪,則玉變為石,珠化為礫,不足詭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夫漸漬之久,則膠漆解堅;浸潤之至,則骨肉乖析;塵羽之積,則沉舟折軸;三至之言,則市虎以成。”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嶽侯追封》:“遂緻樊蠅之集,遽成市虎之疑。” 周偉仁 《痛哭周烈士實丹》詩:“不信讒言工市虎,幾多血淚化寃禽。”

(2).比喻橫行市井的惡霸。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三官保》:“鄰裡畏憚,號為 花豹子 ,以其美而暴戾也。更有 佟 某,號 佟韋馱 ,亦城北之市虎也。”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放告》:“又有棍蠹,拴通市虎,恐吓鄉愚,索詐魚肉。”

(3).舊時稱行于市區的汽車。以其易傷人,故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市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典故色彩的複合詞,字面指“街市上的老虎”,實際喻指毫無根據的謠言或訛傳。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本源

“市虎”由“市”(街市)與“虎”(猛獸)組合而成。字面雖指市井中出現老虎的荒誕情景,實則源于典故,強調謠言經多人傳播後造成的以假亂真效應。該詞凸顯了語言傳播中的群體性盲從現象。


二、典故溯源

其核心典出《戰國策·魏策二》:

“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街市本無虎顯而易見,但三人相繼傳言,便令人信以為真。)

此典故亦稱“三人成虎”,揭示謠言重複傳播後對公衆認知的扭曲力。後世将“市虎”作為該典故的凝練表達,如宋代陸遊《丁未除夕》詩雲:“怨謗相乘真市虎,技能已盡似黔驢。”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市中的老虎。市本無虎,比喻以無為有的謠言。”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3卷第1005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比喻流言蜚語。也說三人成虎。”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


四、現代應用場景

“市虎”今多用于批判網絡謠言或群體性誤傳現象。例如:

“社交媒體時代,‘市虎’效應加速,未經核實的消息極易引發輿論風暴。”

其警示意義在于:信息傳播需審慎,避免成為“造虎者”或“傳虎人”。


參考文獻

  1. 《戰國策·魏策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市虎”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比喻流言蜚語(典故來源)

2.比喻市井惡霸

3.舊時對市區汽車的代稱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參考《韓非子》原文或清代筆記小說《夜譚隨錄》。

别人正在浏覽...

闇很岸頭百指闆幹鮑孤鴈本末體長流城濮之戰陳吳扯旗放炮侈驕存十一于千百帶路禱祈奠分調把戲惡忌放浪無拘浮瓜沉李官衆孤悶固自毫相哼兒哈兒衡水和謙回春驕怒急聒禁舍開塞舊愁新恨糠市空便鸬鶿靡靡之音暮想朝思男德凝思怒頰嚭嚭撲桃遣釋奇異燃藜榮旺上紙商周善氣勢不可擋雙鍵水滴石穿肆瘗特賣梯峤脫臼往甯維語侮法險巇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