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粱的意思、白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粱的解釋

雜糧的一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二·粱》﹝集解﹞引 蘇恭 曰:“白粱穗大,多毛且長,而穀粗扁長,不似粟圓也。”參閱 宋 羅願 《爾雅翼·釋草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粱是古代中國對一類優質粟米(小米)的特稱,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一、字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粟(小米)中籽粒顔色偏白或黃白的品種,與“黃粱”“青粱”并列,屬古代谷物分類體系。其米粒晶瑩、黏性適中,被視為粟中上品。來源:《漢語大詞典》"白粱"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4812頁)。

  2. 植物學特征

    白粱為禾本科狗尾草屬(Setaria italica)的栽培變種,穎果(即米粒)呈白色或淡黃色,穗形較長,脫殼後米質細膩。來源:李時珍《本草綱目·谷部》"粟"條目(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校注本,卷23)。

二、曆史文獻中的記載

  1. 食用價值

    古代醫書記載白粱性平味甘,具有“益氣和中”之效。唐代《新修本草》稱其“味甘微寒,主除熱益氣”,多用于貴族膳食或藥膳。來源:蘇敬《新修本草》殘卷輯佚本(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年)。

  2. 社會地位象征

    在漢代至唐代,白粱因産量較低、口感佳,常作為貢品或宴飲珍品。成語“黃粱一夢”中的“黃粱”即與白粱對應,反映其在物質文化中的等級區分。來源: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谷第三》(中華書局,2015年校釋本)。

三、現代認知辨析

現代農學中,“白粱”不再作為獨立分類,而是納入粟(Setaria italica)的品種資源。其名稱保留于古籍研究與民俗文化中,成為探究古代農業史與飲食文化的重要标本。來源:遊修齡《中國農業通史·原始社會卷》(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年,第217頁)。

網絡擴展解釋

“白粱”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白粱是古代谷物的一種,屬于粟類作物(即小米),與黃粱、紅粱同為粱的品種。其特點是穗大、顆粒粗扁且長,顔色偏白。在《本草綱目》等典籍中,白粱被描述為“谷類良種”,具有藥用價值。

二、藥用功效

據記載,白粱米性平味甘,主治以下症狀:

  1. 益氣和中:調理脾胃,增強體質;
  2. 止洩痢:緩解腹瀉、痢疾;
  3. 除邪風頑痹:改善風濕痹痛;
  4. 止霍亂、利小便:輔助治療急性腸胃疾病,促進排尿。

三、成語中的比喻義

白粱在成語中引申為“不可實現的美好願望或幻想”。因古代白粱為貴族專享的珍貴食物,普通百姓難以獲得,故以此比喻脫離現實的目标或奢望。

四、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植物學特征或古籍記載,可參考《本草綱目》及《爾雅翼》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挨三頂五報送暴詐鞭麟笞鳳秕蠹别壄冰敬不對不竭之府不想道布政使枨子單口相聲大牲畜沸天糞堆鳳附龍攀墳垆紛淆服鄭甘限文書高喚桂葉過口黑丸黃袍加體壺罍魂人火作湖畔堅持金黃色金挺酒後茶餘開動機器亮胸律僧馬蹄袖摩壘木運盤杅剽拾品族迫促前失清浮阙乏腮巴子稍綠稍遷繩菲試考雙掩束急竦秀套種黈益圍獵蝸牛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