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書的意思、官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書的解釋

(1).官府的文書。《周禮·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 宋 歐陽修 《泷岡阡表》:“汝父為吏,常夜燭治官書。” 宋 陸遊 《縱筆》詩:“歸從冊府猶披卷,了卻官書更賦詩。”《冷廬雜識·小琅玕山館詩》引 清 嚴比玉 《到家日作》詩:“隻愁一紙官書促,容易歸山又出山。”

(2).官府收藏、編撰或刊行的書籍。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 陽城 ﹞好學,貧不能得書,乃求入 集賢 為書寫吏。竊官書讀之,晝夜不出。經六年,遂無所不通。” 明 劉基 《宋景濂學士文集序》:“會有詔纂修《元史》,東南名士,一時皆集,復命充總裁,官書成,入翰林為學士。”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附複廖钰夫尚書魏和齋山長書》:“且《通志》為合省官書,必應合通省官紳之力以成之。”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一篇:“然《三國》、《水滸》, 嘉靖 中有都察院刻本,世人視若官書,故得見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書是漢語曆史文獻中的複合詞,其詞義具有雙重指向性。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解釋,該詞在傳統語境中主要指兩類文獻:其一為官府公文,特指古代由官方編纂或頒布的行政文書、法律條文,例如《周禮》記載的"六官之書"即屬此類制度性文獻;其二指代官刻書籍,即由官方機構主持刊印的典籍,如宋代國子監刻印的經史著作,這類版本因校勘嚴謹、刻工精良被後世奉為善本。

從詞源演變觀察,"官書"一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左傳·昭公六年》"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之有争心也"的注疏中,鄭玄引"官書"指代國家法典。至唐宋時期,詞義擴展至包含科舉用書,《新唐書·選舉志》載有"官書必精校"的制度要求。清代考據學家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提出"官書守于官府,私書藏于家塾"的學術觀點,進一步明确了其作為公共文獻資源的屬性。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古籍研究領域,特指具有官方背景的曆史文獻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

“官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官方編修或刊行的書籍
    指由古代官府主持編纂、刊刻的書籍,通常具有權威性。例如宋代歐陽修《泷岡阡表》中提到“夜燭治官書”,即指處理官方文獻。這類書籍涵蓋經史典籍、法律文書等,如清代浙江官書局刊刻的經史圖書。

  2. 官府文書或公文
    廣義上也可指官府日常行政使用的文書,如《周禮·天官·宰夫》記載“掌官書以贊治”,強調其作為治理工具的職能。


二、曆史背景與實例


三、相關概念


四、現代延伸

法語中“官書”譯為“livres édités par le gouvernement”,即政府出版的書籍,保留了“官方刊行”的核心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如浙江官書局書目),可參考曆史文獻或地方志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闇蝕彪蒙並用碧疏菜蚜陳臬鸱鸢稠密鬥酒百篇屙金溺銀反躬自問防限繁殖非同尋常忿鬥釜中生魚幹漫官闆貫洽桂煙蒿目花舞蕙色慧士江家綠寂默景像雞豚涓滴之勞連一接二力辨龍驎寠薮馬疕馬會懦軟辟質破爛流丢窮案人生如夢榮納神化申抒獅子吼瘦骨如柴收靥霜标菽粟死皮賴臉嵩山素馮幾聽從同屋推鋒頹息土建偉人陷身笑調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