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處的意思、頓處的詳細解釋
頓處的解釋
(1).住宿之處。 南朝 宋 鮑照 《謝假啟》:“臣所患彌留,病軀沉痼。自近蒙歸,頻更頓處,日夜間困或數四。委然一弊,瞻景待化。”
(2).安放之處。《朱子語類》卷一一八:“如心中紛擾,雖求得道理,也沒頓處。”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處的解釋 處 (處) ǔ 居住:穴居野處。 存在,置身:設身處地。處心積慮。處世。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處。 決定,決斷:處理。 對犯錯誤或有罪的人給予相當的懲戒:處罰。處決。 止,隱退:處暑。 處
網絡擴展解釋
“頓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
住宿之處
指暫時停留或居住的地方。該釋義源自南朝宋文學家鮑照的《謝假啟》:“臣所患彌留,病軀沉痼。自近蒙歸,頻更頓處,日夜間困或數四。”。文中描述作者因病頻繁更換住所,體現“頓處”的臨時性特征。
-
安放之處
指物品或思想的安置場所。例如《朱子語類》卷一一八提到:“如心中紛擾,雖求得道理,也沒頓處。”,此處強調内心雜亂時,道理難以安放。
二、延伸解析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處(dùn ch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食”和“廠”,共有9個筆畫。
“頓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它的寫法較為繁瑣,包含了更多的筆畫。如今的簡化字将其簡化為9個筆畫,更加方便書寫。
例如,古時候漢字寫作“頓處”,“頓”字由4個筆畫組成,首部為“食”,表示與食物相關,底部為“屯”,表示停留或停止。而“處”字由9個筆畫組成,首部為“虍”,表示老虎,底部為“卩”,表示停留或居住。兩個字合在一起,意義與現代的“頓處”相似。
以下是一些關于“頓處”的例句:
1. 孩子們在遊戲中找到了一個合適的頓處。
2. 在思考問題時,有時需要一個小小的頓處。
3.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常常需要一個放松的頓處。
與“頓處”相關的組詞包括“頓時”、“頓悟”等。近義詞有“暫時”、“停留”等,而反義詞可以是“連續”、“流動”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