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荒的意思、報荒的詳細解釋
報荒的解釋
舊時農田遭災荒,向官府陳報,以求減免賦稅,謂之“報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那一群狗送到之後,一天天孳生起來,不到兩年,變了好幾百,内中還有變了瘋狗的,踐踏得那田禾不成樣子。鄉下人要趕他,又沒處可趕,迫得到 錢塘縣 去報荒。”
詞語分解
- 報的解釋 報 (報) à 傳達,告知:報告。報喜。報捷。報考。報請(用書面報告向上級請示)。報廢。 傳達消息和言論的文件、信號或出版物:簡報(文字較短、内容簡略的書面報告,印發給有關部門)。電報。情報。晚報。畫
- 荒的解釋 荒 ā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荒年。災荒。防荒。備荒。 長滿野草,或無人耕種:荒蕪。荒地。開荒。 廢棄:荒廢。荒疏。荒置。業精于勤,荒于嬉。 冷落偏僻:荒村。荒郊。荒落(?)(a.荒涼冷落;b.荒疏衰退
網絡擴展解釋
“報荒”是舊時中國農業社會中的特定術語,指農田遭遇自然災害(如旱澇、蟲災等)導緻收成受損時,農民向官府上報災情,申請減免賦稅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報荒的核心含義是災情上報與賦稅減免。當農田因天災無法正常産出時,農戶或地方鄉紳需向官府提交災情報告,經核實後可獲得稅收減免。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政府對農業生産的救濟措施。
2.曆史背景與實施
- 實施方式:災荒發生後,受災者需主動向官府陳報,官府派員核查災情嚴重程度,再決定減免比例。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提到,因瘋狗踐踏農田,鄉民被迫向錢塘縣“報荒”。
- 社會意義:這一機制既緩解了農民負擔,也維護了社會穩定,但實際操作中常因官吏腐敗導緻執行不力。
3.文化關聯
報荒現象反映了傳統農業社會的脆弱性及賦稅制度的人性化設計。它不僅是經濟行為,也涉及古代基層治理與官民互動,常見于明清至民國時期的文獻記錄。
4.現代延伸
隨着農業技術進步和稅收制度變革,報荒已退出曆史舞台,但其精神内核(如災害救助機制)在當代農業保險、災後補貼等政策中仍有延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制度細節,可參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清代小說中的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報荒(bào huāng)這個詞是指糧食短缺或物資匮乏的情況。它的拆分部首是“扌”和“艹”,部首“扌”表示手,部首“艹”表示草。它的筆畫數為14畫。
“報荒”一詞源于中國古代農業社會中的實際情況。當時,糧食的豐收與否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如果産量不足,就會引發糧食短缺、物資匮乏的現象,因而就出現了“報荒”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報荒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報荒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參考曆史文獻來确認。
以下是一些關于“報荒”的例句:
1. 學校附近的超市發生了報荒,所以買東西時要盡早去。
2. 在抗災救援工作中,防止報荒是非常重要的。
與“報荒”相關的組詞有:糧食荒、物資匮乏、糧草不濟等。
與“報荒”近義的詞語有:物資短缺、糧食匮乏等。
而“報荒”的反義詞可以是:豐收、充裕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