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住宿之处。 南朝 宋 鲍照 《谢假启》:“臣所患弥留,病躯沉痼。自近蒙归,频更顿处,日夜间困或数四。委然一弊,瞻景待化。”
(2).安放之处。《朱子语类》卷一一八:“如心中纷扰,虽求得道理,也没顿处。”
“顿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住宿之处
指暂时停留或居住的地方。该释义源自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谢假启》:“臣所患弥留,病躯沉痼。自近蒙归,频更顿处,日夜间困或数四。”。文中描述作者因病频繁更换住所,体现“顿处”的临时性特征。
安放之处
指物品或思想的安置场所。例如《朱子语类》卷一一八提到:“如心中纷扰,虽求得道理,也没顿处。”,此处强调内心杂乱时,道理难以安放。
词源与用法
“顿”在古汉语中有“停留”“屯驻”之意(如“停顿”“顿兵”),因此“顿处”可理解为“停留之所”。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权威参考
汉典、沪江词典等工具书均收录此词,释义一致,而低权威性网页(如、5)仅复述相同内容,未提供额外信息。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原文。
缠绕茎枨闑陈讬宸藻楚越之急窜谋村井打勘单轨倒提谛读渡假遁尸讹人放青苗公币灌渎菇蒋顾省喝盏汇价揃扑碱水吉祭金剪书抉瑕掩瑜拘俗守常开基酷贫老弟纚绋美士迷妄逆数偶成盘根错节庖餗蓬岛偏隘皮室军巧合启导耆老庆延阙簿取类阮郎归三良伤味水禁蜀罗説雨谈云素尚贪肆天宇头报外钞蚊母鸟消功胁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