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楚望台的意思、楚望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楚望台的解釋

見“ 楚王臺 ”(2)。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楚望台是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的一處曆史地名,其名稱可從漢語詞義與曆史背景兩方面解析:


一、漢語詞義解析

  1. "楚"

    指古代楚國地域(今湖北、湖南一帶),或代指湖北地區。如《辭源》釋"楚"為"周代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轄地主要在今兩湖"¹。

  2. "望"

    本義為登高遠眺,引申為軍事瞭望、觀測之所。《說文解字》注:"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後衍生出"觀察哨台"之意²。

  3. "台"

    指人工修築的高聳建築,多用于軍事防禦或觀象,如瞭望台、烽火台。《漢語大詞典》釋為"高而平的建築物"³。

    綜上:"楚望台"可直譯為"楚國故地的瞭望台",反映其作為軍事要塞的功能。


二、曆史背景與權威記載

楚望台因武昌起義(1911年)成為近代史關鍵地标:


三、文化意義

"楚望"二字暗合"楚地守望"之意,既呼應地理歸屬,亦隱喻近代湖北在革命中的先鋒角色,如《湖北省志》稱其"凝聚荊楚精神之要所"⁶。


參考資料

¹ 《辭源》(商務印書館)"楚"字條

²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³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⁴ 《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⁵ 武漢市文物局《楚望台遺址保護規劃》(2015)

⁶ 《湖北省志·文物名勝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網絡擴展解釋

“楚望台”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既指向具體的曆史遺址,也衍生出文化意象。以下是綜合史料和現代考據的詳細解釋:

一、曆史起源與詞義演變

  1. 明代藩王典故
    楚望台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由楚昭王朱桢建造。朱元璋第六子朱桢就藩武昌後,常于梅亭山(今武昌起義門東側)遙望南京以寄思父之情,故立“楚望台”。該名稱中的“楚”指代朱桢的封地楚地,“望台”即瞭望高台,字面意為“楚王遙望帝京之台”。

  2. 成語化引申
    後世将“楚望台”引申為成語,比喻離鄉之人對故土的深切懷念,如“站在高台望故鄉”的意境。這一用法多見于文學作品,承載着中華文化中“思鄉懷遠”的情感表達。

二、地理與曆史地位

三、現狀與文化傳承

現存遺址經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紀念修繕,增設刻錄起義史料的風雨長廊,被列為國家AAAA級景區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曆史脈絡從藩王思親到革命烽火,濃縮了武昌600餘年的變遷,成為兼具懷古與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的标志性遺址。

别人正在浏覽...

安那其主義百工衙辦東梆鼓辯贍筆畫查字法避井入坎浡潏不腐不贅伧氣寵人丑劣出于無奈釘齒耙鬥升之水獨國燔滅紛更豐鐘扶伏脯酒陔鼓關役貴少賤老黑糖黑姓紅衣主教胡基渾窳降香監牢簡能盡快九醞酒中蛇空峽糧料柳弱花嬌鸾鹭毛炮南甯凝華跘旋賠補搴旗斬将遷職秋顔人仰馬翻散外盛樂生态平衡申治社人獸铠首虜司政凸面鏡渦輪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