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庭的意思、過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庭的解釋

(1).《論語·季氏》:“ 鯉 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 鯉 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 鯉 退而學《禮》。”後因以“過庭”指承受父訓或徑指父訓。 唐 李商隱 《五言述德抒情詩獻杜仆射相公》:“過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四:“ 白 ( 李白 )方幼穉,而其父首誨以靡麗放曠之詞。然則 白 之狂逸不羈,蓋亦過庭之所緻也。” 清 錢謙益 《袁可立父淮先贈承德尚室司丞加贈奉直大夫尚室司少卿制》:“以忠義勉其子,過庭多長者之言。”

(2).以喻長輩的教訓。《後漢書·黨锢傳·李膺》:“久廢過庭,不聞善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過庭”是源自儒家經典的典故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本義溯源
    出自《論語·季氏》:孔子之子孔鯉曾兩次“趨而過庭”(快步穿過庭院),被父親教導“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原指子女在庭院中接受父親教誨的場景。

  2. 核心引申義

    • 承受父訓:直接代指父親對子女的教導,如唐代李商隱詩句“過庭多令子”即用此典。
    • 長輩訓導:擴展為接受長輩教育,如《後漢書》載“久廢過庭,不聞善誘”,強調師長教誨的重要性。
  3. 文化意象
    該詞承載儒家“詩禮傳家”理念,成為傳統家庭教育典範的象征。後世常以“過庭訓”“鯉庭”等衍生詞表達對家學傳承的重視。

注:該詞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日常口語較少使用。如需完整典故文獻,可參考《論語·季氏》篇及《後漢書·黨锢傳》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過庭

過庭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作動詞,表示通過庭院或者穿過庭院。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過庭的部首是辵 (chuò),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過庭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後漢書·吳賀傳》。在這個故事中,吳賀穿過了宮殿的庭院,因此形成了這個詞語的意思。

繁體

過庭的繁體字為過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過庭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在楷書字體中,過庭的過字可能會寫成過,而庭字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邁過庭院,來到了花園的另一側。

2. 孩子們在快樂地奔跑着,過庭而去。

相關詞語

組詞:過門、過道、過江、過橋。

近義詞

穿過、經過、越過。

反義詞

停留、原地、徘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