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衡軸。比喻中樞要職。 明 王守仁 《答顧東橋書》:“理錢穀者,則欲兼夫兵刑;典禮樂者,又欲與於銓軸。”
“铨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司法公正,權衡輕重
由“铨”(衡量、權衡)和“軸”(軸心,比喻标準)組成,字面指用公正的标準審判案件,強調不偏不倚、公平裁決。這一含義常見于法律或司法領域,如“铨軸之責,在于公正無私”。
比喻中樞要職
引申為比喻國家或機構的核心職位,類似于“權力中樞”。例如明代王守仁在《答顧東橋書》中提到:“理錢穀者,則欲兼夫兵刑;典禮樂者,又欲與於銓軸”,此處“铨軸”即指重要官職的職責。
綜合釋義
該詞既可指司法領域的公正審判,也可形容身居要職、掌握關鍵權力。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但核心均圍繞“權衡”與“核心地位”展開。
《铨軸》一詞,指的是古代文人墨客在寫作或描繪畫作之前的準備工作,即修整毛筆的尖端。這個詞常用于形容文人的工作态度和寫作功夫。
《铨軸》的部首是金(钅,表示與金屬相關的事物),共有13個筆畫。
《铨軸》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文學家陸遊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被稱為“铨軸一澄江天”。在陸遊這裡,铨軸被用來形容他洗硯、修筆作畫的場景。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運用于文學作品中,成為形容文人工作勤奮的象征。
《铨軸》的繁體字寫作「銓軸」。
在古代,「铨軸」的寫法有時候會略有變化。例如,「铨」的古代寫法是「權」,而「軸」的古代寫法是「軸」。這些變化是漢字演變的結果。
1. 這位作家用铨軸似的精細勾勒了作品的每一個細節。
2. 他的文字華麗而精緻,像是用铨軸一樣打磨過。
1. 铨:铨度、铨衡、铨定。
2. 軸:萬軸、中軸線、傳動軸。
勤奮、細心、用心、入微。
馬虎、粗心、敷衍、馬馬虎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