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踣的意思、顿踣的详细解释
顿踣的解释
[fall;tumble] 跌倒在地上。即顿仆
饥渴而顿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详细解释
(1).跌倒。《后汉书·陈忠传》:“老弱相随,动有万计,赂遗僕从,人数百匹,顿陪呼嗟,莫不叩心。”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2).引申为困顿。 金 元好问 《中州集·溪南诗老辛愿》:“迫以飢冻,又不得不与世接。其枯槁憔悴,流离顿踣,往往见之于诗。”
词语分解
- 顿的解释 顿 (頓) ù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
- 踣的解释 踣 ó 跌倒:屡踣屡起。 倒毙,僵死,破灭:踣其国家。踣毙不振。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顿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ùn bó,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字面本义
指跌倒在地上,即“顿仆”(“顿”有叩地、停驻之意,“踣”即跌倒)。
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经典例句:“饥渴而顿踣”,描述百姓因饥饿困乏而跌倒的情景。
-
引申含义
由跌倒的动作进一步引申为生活困顿、处境艰难。如金代元好问的记载中,用“枯槁憔悴,流离顿踣”形容诗人辛愿因饥寒交迫而颠沛流离的境况。
二、结构与用法
- 构词分析
“顿”在此处表示动作的突然停顿(如顿足、顿首),而“踣”强调跌倒的结果,两者结合生动描绘了因体力不支或外力冲击导致的倒地状态。
- 语境应用
多用于古汉语或文学作品中,表达身体跌倒或人生困厄的双重意象,常见于描述战乱、灾荒等背景下民众的悲惨遭遇。
三、权威例证
- 文献出处
《后汉书·陈忠传》提到“老弱相随……顿踣呼嗟”,体现百姓流离失所时的困顿;
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则通过“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反映赋税压迫下民不聊生的现实。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不同语境分析,可参考汉典及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顿踣》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突然的撞击或重击的声音。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立”和“足”,共有七个笔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在繁体字中,这个词通常写作「頓踣」。
在古时候,「顿踣」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在古代汉字中,它通常写作「頓踏」,而且字形也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汉字演变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和写法也会发生变化。
以下是一个例句来说明「顿踣」的用法:他猛地顿踣门,惊醒了正在熟睡的家人。这句话表示他用力地撞击门,发出了一声巨响,吓醒了家里正在睡觉的人。
与「顿踣」相关的一些组词可以包括:顿时、踣地、重击等。近义词可能有:砸、撞击、重击。而反义词可能有:轻柔、轻击、轻扣等。
希望这些简短的回答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乌八阵本子差遣産房长楸辰汉叱搭宠沐磁盘摧破凋变妇道负羈妻膏夏歌榜构求盥漱果否寒天豪歌褐煤隳形江郭击落今典趷登登扣楫中流叩丧兰阇蓝缕连筩立马良久领悟说龙星路风卖账卯醉名产明旭睦隣秋日泉世热心快肠容裔烧破眼省劄师公戏手风琴帅服宿士通会通幰车唾掌旺销湾头微门遐坰仙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