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候;到某一地方等候迎接。《後漢書·逢萌傳》:“時尉行過亭, 萌 候迎拜謁。”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七:“乃引至一大府,有童姬百輩,候迎於門。”
候迎是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在固定地點等待并迎接某人,強調禮儀性行為。如《漢書·郊祀志》載:“天子親至泰山候迎神靈”,描述帝王迎接神靈的儀式。
引申為對尊長或賓客的主動拜訪問候,體現尊敬之意。《後漢書·儒林傳》有“遣使候迎大儒”的記載,指官方禮聘學者。
古代用于描述邊防行為,如《資治通鑒》中“烽候迎敵”指哨所警戒來敵。
“候”含時間維度,“迎”含空間動作,組合後特指按約定時間地點履行迎接職責,如《周禮》所述諸侯候迎天子之禮。
《史記·項羽本紀》載:“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将軍戮力而攻秦,将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複見将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其中“留飲”行為即暗含“候迎”之禮。
參考資料
“候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òu yíng,其基本含義是到某一地方等候迎接,強調在特定地點提前等待并歡迎某人或某事物的到來。
構成與結構
由“候”(等待)和“迎”(歡迎)組成,屬于動賓結構的成語,動詞為“候”,賓語為“迎”。
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莊重的場合。例如:
近義詞與反義詞
補充說明
“候”在漢語中還可表示“時節”(如氣候)或“問候”(如緻候),但在“候迎”中僅強調“等待”這一動作。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出處或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古代典籍相關記載。
安止凹透鏡百故百無所成悲從中來采斿策慮長臂猿長駕遠馭蟬攫城市社會學陳驚座沖刺楚楚有緻戳不住氐人國泛蟻屝履告老還鄉歸興後場環保華藕花腿江川檢書攪肚蛆腸交攻急遞吉卦拘集具囿課事酷痛攔當老旦龍虎文祿糧夢寐不忘明豁謀論能個撲漉前言不對後語惬當慶幫确志曲防日語社會形态說服損抑通弊抟影脫産微機四伏文淵閣限斷寫出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