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對勘的意思、對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對勘的解釋

(1).猶對質。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金剛經鸠異》:“又説對勘時,見一戎王,衛者數百,自外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當堂對勘, 席 所言皆不妄。”

(2).對照比較。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二》:“以兩司奏狀對勘,以防虛僞。”

(3).鎖合。 元 喬吉 《一枝花·私情》曲:“從今将鳳凰巢、鴛鴦殿遮籠教暗,将金縫鎖、玉連環對勘的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對勘"是漢語中具有專業屬性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對照不同版本或資料進行校核驗證。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包含兩層語義指向:一是指不同文獻版本的互相比對,以校正文字訛誤;二是指對同一事物不同記載的交叉驗證,以确定事實真僞。

從構詞法分析,"對"強調雙向或多向的互動性,"勘"則突出考訂核查的動作本質,二字組合形成具有學術考證特質的專業術語。在文獻學領域,該詞常應用于古籍校雠工作,如《校勘學通論》所述,對勘法是通過收集多種版本異文,輔以理校、他校等手段恢複文獻原貌的基礎方法。

現代語言應用中,"對勘"的語義場已延伸至司法文書核驗、曆史檔案比對等專業場景。《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注明其區别于普通"校對"的深層特征——要求操作者具備專業背景知識,并能運用系統性方法進行異文分析。例如在敦煌寫本研究領域,學者通過伯希和、斯坦因等不同收藏機構藏卷的對勘工作,已成功複原多部殘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對勘”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應用于文獻、法律及日常核對場景。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對質
    指雙方或多方當面核對事實,以驗證真實性。例如《聊齋志異·席方平》中描述“當堂對勘,席所言皆不妄”,即通過當面對質确認陳述的真實性。

  2. 對照比較
    強調通過對比不同文本或信息來确認一緻性。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以兩司奏狀對勘,以防虛僞”,即通過對比兩份文書防止造假。

  3. 鎖合(引申義)
    指事物嚴密閉合或邏輯嚴密。元代喬吉的《一枝花·私情》中用“金縫鎖、玉連環對勘的嚴”比喻關系或結構的緊密性。


二、使用場景


三、成語典故

“對勘”作為成語,源于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據傳他請人校對自己的文章,發現錯誤後感慨“能夠對勘我的文章,真是太好了”,後演變為強調核對重要性的典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如《酉陽雜俎》《夢溪筆談》等),可參考相關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禀請不胥時側媚長駕遠馭嘲競成日家串習大皞點綴斷望锷锷複文扞戾革審關礙姑惡規算讙浃回描焦圈兒解角介介極界經首九塗救正疾言伎癢窾窾苦調連長力巴狸别力農龍翔虎躍鸾骖鹿超魯樸南洋骈拇牽情秦望秦弦虬辇铨録攘狄容德身受時嫌順腦順頭搜奇俗濫慝禮托身讬坐外幸王妃小鳳醯梅新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