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急遽地說話。《論語·鄉黨》:“車中不内顧,不疾言。” 邢昺 疏:“疾,急也。”《韓詩外傳》卷九:“小人之論也,專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噴噴,口沸目赤。” 清 恽敬 《與姚秋農書》:“ 敬 行年五十有五,止一嗣子,才雖中人,頗能孝謹,非但不加責備,且未嘗厲色疾言。”
(2).指輕率而不合理的話。《韓非子·說疑》:“人臣有五姦……去此五者,則譟詐之人不敢北面立談,文言多、實行寡、而不當法者不敢誣情以談説。是以羣臣居則修身,動則任力,非上之令,不敢擅作疾言誣事,此聖王之所以牧臣下也。”
(3).急促的語音。 劉師培 《南北文學不同論》:“夫聲律之始,本乎聲音:發喉引聲,和言中宮,危言中商,疾言中角,微言中徵、羽。”
“疾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í yán,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指說話急促、快速,通常帶有情緒化的表達。
出處:最早見于《論語·鄉黨》:“車中不内顧,不疾言。” 邢昺疏:“疾,急也。”
例句:
指未經深思熟慮、輕率說出的言論。
出處:《韓非子·說疑》提到“非上之令,不敢擅作疾言誣事”,強調臣子不可妄言。
例句:
形容說話時聲音短促、語調急切。
出處:劉師培《南北文學不同論》分析聲律時提到“疾言中角”,指語音急促對應音律中的“角”聲。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論語》《韓非子》等文獻。
《疾言》是指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批評,特指對社會不合理現象或個人行為提出尖銳批評的言論。
《疾言》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疒(疔疖部),總筆畫數為13。
《疾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郡國志》中,意為迅猛而銳利的言辭。
《疾言》的繁體字為「疾言」。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變化,但《疾言》的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1. 他以犀利的疾言直指社會問題的症結。
2. 面對不公正的待遇,他毫不猶豫地發表了一番疾言。
組詞:疾言厲色、疾言善誘。
近義詞:直言、尖銳批評。
反義詞:謹言慎行、婉言相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