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对勘的意思、对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对勘的解释

(1).犹对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又説对勘时,见一戎王,卫者数百,自外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当堂对勘, 席 所言皆不妄。”

(2).对照比较。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

(3).锁合。 元 乔吉 《一枝花·私情》曲:“从今将凤凰巢、鸳鸯殿遮笼教暗,将金缝锁、玉连环对勘的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对勘"是汉语中具有专业属性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对照不同版本或资料进行校核验证。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包含两层语义指向:一是指不同文献版本的互相比对,以校正文字讹误;二是指对同一事物不同记载的交叉验证,以确定事实真伪。

从构词法分析,"对"强调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性,"勘"则突出考订核查的动作本质,二字组合形成具有学术考证特质的专业术语。在文献学领域,该词常应用于古籍校雠工作,如《校勘学通论》所述,对勘法是通过收集多种版本异文,辅以理校、他校等手段恢复文献原貌的基础方法。

现代语言应用中,"对勘"的语义场已延伸至司法文书核验、历史档案比对等专业场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注明其区别于普通"校对"的深层特征——要求操作者具备专业背景知识,并能运用系统性方法进行异文分析。例如在敦煌写本研究领域,学者通过伯希和、斯坦因等不同收藏机构藏卷的对勘工作,已成功复原多部残损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对勘”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应用于文献、法律及日常核对场景。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对质
    指双方或多方当面核对事实,以验证真实性。例如《聊斋志异·席方平》中描述“当堂对勘,席所言皆不妄”,即通过当面对质确认陈述的真实性。

  2. 对照比较
    强调通过对比不同文本或信息来确认一致性。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即通过对比两份文书防止造假。

  3. 锁合(引申义)
    指事物严密闭合或逻辑严密。元代乔吉的《一枝花·私情》中用“金缝锁、玉连环对勘的严”比喻关系或结构的紧密性。


二、使用场景


三、成语典故

“对勘”作为成语,源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据传他请人校对自己的文章,发现错误后感慨“能够对勘我的文章,真是太好了”,后演变为强调核对重要性的典故。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如《酉阳杂俎》《梦溪笔谈》等),可参考相关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葆宫暴食表章博闻强记不盈称秩嗤鄙重规仇繇炊琼爇桂村长盗天打下手登延对事敦悫放溢风移覆墓覆育聒噪还飙合好幌动画癖互契假马锦缋蠲化困人浪喜牢固乐丧奴奴槃马盘萦盘缘擗拨坪坝麒麟袍倾卸人种三养扫脸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奢愿手下人数伏顺之者兴,逆之者亡説啰説皁松根填拊天离条纹抟埴王杨卢骆钨钢效节下田西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