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寬容之德。《書·立政》:“率惟謀從容德,以竝受此丕丕基。” 孔 傳:“ 武王 循惟謀從 文王 寬容之德。”
(2).容貌品德。《南史·垣昙深傳》:“﹝ 鄭氏 ﹞年既盛美,甚有容德,自厲冰霜,無敢望其門者。”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五:“窈宨雙鬟女,容德俱如玉。”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下:“聞鄰氏女有容德,求娶之。”
“容德”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不同文獻來源綜合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兩層解釋:
寬容之德
指包容、寬厚的品德。這一釋義源自《尚書·立政》,武王效仿文王的寬容德行,強調治國者需具備的胸襟。例如“率惟謀從容德,以竝受此丕丕基”(網頁,網頁)。
容貌與品德
多用于描述人的儀态與德行的結合,常見于古代人物評價。例如《南史》記載鄭氏“甚有容德”,白居易詩雲“容德俱如玉”,均指外貌與内在兼具(網頁,網頁)。
提示:該詞含義隨語境變化,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7的文獻來源。
《容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其中,“容”字的意思是接受、包容、容忍,指一個人具有寬容待人的品質;而“德”字的意思是道德、品德,指一個人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容德》中,“容”字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5”;而“德”字的部首則是“彳”,筆畫數為“9”。
《容德》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與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關系。儒家強調人際關系的和諧和人民的道德修養,因此,“容德”成為了一個常見的用語。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着相似的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容”字的古代寫法是“宂”,表示容納、寬廣的意思;而“德”字的古代寫法是“彳+心”,強調了行為與内心的關聯。這些古代的寫法也反映出了人們對于“容德”思想的重視。
1. 一個領導者應該具備容德之心,能夠包容員工的不足之處。
2. 社會的進步需要每個人都樹立起容德的意識,以促進和諧發展。
組詞:寬容、善德、自律。
近義詞:恕德、容善。
反義詞:無德、偏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