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貫渎的意思、貫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貫渎的解釋

謂慣于亵渎鬼神。貫,通“ 慣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貫瀆鬼神,慢棄刑法。” 杜預 注:“貫,習也。瀆,易也。” 楊伯峻 注:“ 楊樹達 先生《讀左傳》雲:‘瀆當為嬻,《説文》:嬻,媟嬻也。’意為習慣于侮慢鬼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貫渎”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

一、現代成語用法(常見于詞典)

  1. 基本含義
    由“貫”(貫穿、貫通)和“渎”(穿透、滲透)組成,表示貫通、穿透,或引申為貫徹到底、堅持到底。

    • 例句:形容人面對困難時堅定不移,如“他貫渎初心,最終實現了目标”。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褒義語境,強調對信念或原則的堅持,常見于文學或口語表達。


二、古籍文獻中的特殊含義

  1. 古代釋義
    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貫瀆鬼神,慢棄刑法”,此處“貫”通“慣”,指慣于亵渎鬼神,含貶義。

    • 注:杜預解釋“貫”為“習”(習慣),“瀆”為“易”(輕慢),整體意為“習慣性輕慢神靈”。
  2. 語境差異
    此含義多見于曆史文獻或訓诂研究,現代日常使用較少。


三、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意,可參考《左傳》及相關注釋文獻。不同語境下需注意詞義的褒貶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貫渎

貫渎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guàn dú,主要表示對神明、聖地或者神聖事物的不敬、不虔敬的行為。也可以形容對文物、古迹等寶貴事物的破壞、亵渎。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貫渎的拆分部首是貝,分解為貝字旁和渎字部,在日常的書寫中,它的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貫渎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國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觀念。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對神明、聖地、神靈等有着極高的尊崇,認為它們具有神聖的力量和保護作用。因此,對這些事物的亵渎行為被視為一種極其不敬的行為,被譴責和禁止。

繁體

貫渎的繁體字為貫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貫渎的寫法有所不同。它的古代寫法中,字形更加複雜,部分古代漢字的寫法已經不再使用。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貫渎的古代寫法為「貫憝」。

例句

1. 尊重曆史文化遺産,不可貫渎古迹。

2. 他的行為在宗教上被視為貫渎行為,遭到了強烈譴責。

組詞

貫穿、渎職、渎薮

近義詞

亵渎、玷污、侮辱

反義詞

虔敬、敬重、崇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