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梆鼓的意思、梆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梆鼓的解釋

梆子和鼓。報更的響器。 清 趙翼 《獨夜》詩:“麗譙梆鼓夜初長,節物經秋愛淺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梆鼓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一、報更響器(曆史用途)

指梆子與鼓的組合工具,用于古代夜間報時或巡更。其特點為聲音清脆且穿透力強,常見于城鎮夜間管理。例如清代趙翼詩句“麗谯梆鼓夜初長”,即描述此用途。該含義在多個文獻中均有記載,屬于傳統社會常見的治安工具。

二、曲藝伴奏樂器(民間藝術形式)

特指一種竹制打擊樂器,常見于民間曲藝表演:

  1. 形制:以一尺二寸竹筒為鼓身,蒙青蛙皮或豬油膜,用竹箍固定。
  2. 演奏方式:表演者腋夾梆鼓,右手擊鼓,左手持竹片敲擊伴奏,常由盲人藝人攜帶小童引路流浪賣唱。
  3. 表演特色:演唱中途會暫停募捐,開場唱詞如“手拿竹闆是一雙,身背梆鼓響咚咚”,具有鮮明市井文化特征。

三、延伸用法

在湖北宜都等地,“梆鼓”衍生為地方曲種名稱,如“宜都梆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其表演形式融合說唱與器樂,常用于慶典場合。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了曆史文獻與民俗記錄,若需具體地區的梆鼓文化細節,建議查閱地方志或非遺保護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梆鼓》的意思

《梆鼓》一詞是指一種古老的音樂器樂形式,又稱為鑼鼓。它是中國傳統的打擊樂器,多用于舞蹈、戲曲和慶典等場合。梆鼓音樂具有節奏明快、富有節奏感的特點,能夠激發人們的熱情和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梆鼓》的拆分部首為木和鼓,其中木為梆的部首,鼓為鼓的部首。根據這些部首的筆畫數可以得到梆鼓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梆鼓》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梆鼓追豐年。” 梆鼓的繁體字為「梆鼓」,在繁體中沒有太大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是指漢字的古代形态,與現代字形有所不同。《梆鼓》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較為簡化,梆的古代寫法為「㕑」,鼓的古代寫法為「鼓」。這些古代字形在今天已經很少使用了。

例句

1. 我們昨天夜市上看到了一場精彩的梆鼓表演。

2. 他用梆鼓的節奏給舞蹈增添了活力與魅力。

3. 這個慶典上的梆鼓演奏讓人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

組詞

1. 梆鼓手

2. 梆鼓藝術

3. 梆鼓音樂

4. 梆鼓表演

近義詞

鑼鼓

敲擊樂

打擊樂

反義詞

弦樂

吹管樂

彈撥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