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副末的意思、副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副末的解釋

(1). 宋 雜劇、 金 院本的腳色。從參軍戲中的蒼鹘演變而來。任務是烘托發揮“副淨”所制造的笑料。 宋 歐陽修 《與梅聖俞書(嘉祐三年)》:“正如雜劇人,上名下韻下來,須勾副末接續爾。”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瓦舍衆伎》:“雜劇中……副浄色發喬,副末色打渾,又或添一人裝孤。” 明 陶宗儀 《辍耕錄·院本名目》:“一曰副末,古謂之蒼鶻。”

(2). 元 雜劇中居次要地位的末。 元 無名氏 《碧桃花》楔子:“副末扮 張道南 引浄 興兒 上。”

(3). 宋 元 南戲和 明 清 傳奇演出開場時向觀衆介紹劇情概要的角色,兼做雜差。 明 高明 《琵琶記·副末開場》:“第一齣,副末開場。”《儒林外史》第十回:“唱完三齣頭,副末執着戲單上來點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副末”是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個重要行當,其含義和職能在不同時期有所演變,主要可分為以下三方面:

一、起源與早期職能(宋金時期)

副末最早出現在宋雜劇、金院本中,由參軍戲中的“蒼鹘”角色演變而來。其核心任務是配合“副淨”制造喜劇效果,通過插科打诨烘托笑料,形成“副淨發喬,副末打诨”的表演模式。

二、元雜劇中的發展

在元雜劇中,副末成為次要的末角,常扮演配角或功能性人物。例如《碧桃花》中“副末扮張道南”即屬此類,地位低于正末但仍有獨立戲份。

三、南戲與傳奇中的轉型

宋元南戲至明清傳奇時期,副末職能發生顯著變化:

  1. 開場引導:在演出前以“家門大意”形式向觀衆介紹劇情概要(如昆劇中的“副末開場”)。
  2. 雜務職能:兼管道具擺放、點戲等後台工作,《儒林外史》第十回描寫“副末執戲單點戲”即為此類。
  3. 角色扮演:偶爾仍參與劇情,但重要性降低。

補充說明

以上演變過程體現了中國傳統戲曲行當體系的複雜性,副末從單純的喜劇配角,逐漸發展為兼具引導叙事與後台職能的多面行當。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中文字數計數:共506個字>

副末(fù mò)的意思

副末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在一定條件下或特定情況下發生的事件或情況。它可以用來描述某些輔助性的行動、事物或情節。

副末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副末的拆分組成部分是“負”和“末”。其中,“負”是副末的部首,表示與負面、反面相反的意思;“末”是副末的偏旁部首,它表示末尾或結束。副末共有六畫。

副末的來源和繁體

副末源于古代漢字,早在古代文字中就有此字,具體的起源已無法考證。在繁體字中,副末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副末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筆劃的書寫方式略有差異。古時的副末看起來更加古拙而有韻味。

副末的例句

1. 他非常熱心,總是願意在工作中提供副末幫助。

2. 這個故事的副末情節令人久久回味。

副末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副末幫助、無副末業績、大顯副末

近義詞:副手、配角、次要

反義詞:主角、重要、關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