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憤不顧身的意思、憤不顧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憤不顧身的解釋

(1) [dash ahead regardless of one's safety] 激于義憤,不惜生命

蓋一婢子,不知書而能感主恩,憤不顧身。其志烈懔懔,誠足使後人仰慕歌詠也。——宋· 樂史《綠珠傳》

(2) 亦作“忿不顧身”

詳細解釋

奮勇直前,不顧自身安危。 宋 樂史 《綠珠傳》:“蓋一婢子,不知書,而能感主恩,憤不顧身,其志烈懍懍,誠足使後人仰慕歌詠也。” 郭孝成 《湖南光複紀事》:“ 清 軍自得 漢陽 , 湖南 人士均憤不顧身,頗有滅此朝食之慨。”參見“ 奮不顧身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憤不顧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使用可總結如下:

基本含義

形容因強烈的憤怒或義憤驅動,不顧個人安危,毅然采取行動。通常用于褒義語境,強調為正義或他人利益而自我犧牲的精神。


詳細解釋

  1. 出處與典故
    成語最早出自宋代樂史的《綠珠傳》,描述一位婢女為報主恩而舍身的行為:“憤不顧身,其志烈懔懔,誠足使後人仰慕歌詠也”。

  2. 感情色彩與用法

    • 中性偏褒義:既可形容英勇正義的舉動(如舍己救人),也可能暗含沖動性(如因憤怒失去理智)。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狀語,常見于書面語。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忿不顧身(強調激憤)、奮不顧身(側重勇氣而非情緒)。
    • 反義詞:貪生怕死、畏首畏尾。

使用場景

例句

清軍攻占漢陽時,湖南志士憤不顧身,誓要光複河山。(出自郭孝成《湖南光複紀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綠珠傳》及近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憤不顧身》是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人在憤怒的時候不顧自身安危,毫不顧忌地采取行動。下面是對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簡要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憤不顧身》的首字拆分為⽕(huǒ)和⼯(gōng)兩個部首。它的總共有15個筆畫,其中⽕為4畫,⼯為10畫。 來源:這個成語來源于明代文學家施耐庵的《水浒傳》。在故事中,受到壓迫的民衆為了反抗,常常以命搏命,意味着義憤填膺,無法容忍的憤怒情緒。 繁體:《憤不顧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憤不顧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可以将《憤不顧身》寫為《憤不顧身》或者《憤不顧命》。 例句:他為了正義感爆發,憤不顧身地加入了反抗組織。 組詞:憤怒、勇往直前、英勇、舍己為人。 近義詞:奮不顧身、大義滅親、舍己為公。 反義詞:忍氣吞聲、向隅而泣、忍辱負重。 希望這些簡要的解釋能幫助到您!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