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保有并使之安定。《逸周書·嘗麥》:“保寧爾國,克戒爾服。”
(2).謂輔佐護衛使安甯鞏固。 唐 蘇颋 《授薛稷中書侍郎制》:“翼戴朕躬,保寧王室,厥功茂矣。”
“保甯”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保有并使之安定
指通過維護和治理,使事物保持穩定狀态。例如《逸周書·嘗麥》中“保寧爾國,克戒爾服”,強調對國家的守護與治理。
輔佐護衛使安甯鞏固
常用于描述對君主或王室的輔佐。如唐代蘇颋《授薛稷中書侍郎制》提到“保寧王室,厥功茂矣”,體現臣子對皇室的忠誠護衛。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正式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作為名字時,“保甯”寄托了平安、守護的寓意(參考起名解析)。
保甯(bǎo n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安甯、平靜。可以用來形容環境、心境等的安甯和平靜。
拆分部首和筆畫保甯的部首是宀(mián),筆畫數為8畫。
來源保甯的來源是由“保”和“甯”兩個字合并而成的。表示守護和安甯的意思。
繁體保甯的繁體字為「保寧」。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保甯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上仍然是由保和甯兩個字組成。
例句1. 心情保甯,世界都會變得美好。
2. 他一直保持着内心甯靜和保甯。
組詞1. 保甯不動(形容環境十分甯靜)。
2. 保甯自清(形容一個人心情平和,沒有煩心事)。
3. 安保甯靜(形容環境平靜安甯)。
近義詞甯靜、平和、安詳
反義詞嘈雜、不安、動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