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靡屑的意思、靡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靡屑的解釋

猶碎末。 漢 王充 《論衡·言毒》:“物為靡屑者多,唯一火最烈,火氣所燥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靡屑(mí xiè)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詞素拆解和典籍用例兩方面分析:

  1. 詞義解析

    • 靡:本義為“分散、倒下”,引申為“浪費、耗費”。《說文解字》:“靡,披靡也。” 在此詞中取其“耗費、消耗”之意。
    • 屑:本義為“碎末”,引申為“瑣碎、細小”,作動詞時有“顧惜、介意”之意(如“不屑”),但在此詞中取其“碎末”的本義或引申的“細微”義。
    • 合義:将“靡”與“屑”結合,“靡屑”形象地描繪了事物被消耗、磨損至碎屑的狀态。其核心含義指物質或精力被逐漸消耗、磨損殆盡,常帶有一種零落、衰敗、不複存在的意味。
  2. 典籍出處與用例

    “靡屑”一詞可見于古代文獻,多用于描述事物衰敗消亡的過程或狀态。一個典型的出處是《明史》:

    “ 蓋自礦稅興而中使遍天下,小民膏血無複餘存……靡屑殆盡矣。” (《明史·食貨志》)

    此句意指在礦稅繁重和宦官橫征暴斂之下,百姓的財富被搜刮消耗得一幹二淨,形象地表達了“靡屑”所蘊含的消耗殆盡、零落衰敗之意。此例也說明該詞常用于描述經濟凋敝、民生困苦的場景 。

  3. 現代理解與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靡屑”屬于非常用詞或書面語、古語詞,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或進行特定文學創作時。其含義穩定,即強調事物(尤其是物質資源、精力、財力等)被持續消耗、磨損,最終趨于消散或毀滅的狀态。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多用于表達一種消耗性的衰微過程。

“靡屑”意指物質或精力被消耗、磨損至碎屑般消散殆盡的狀态,核心内涵是消耗、零落、衰敗。它源于古漢語,多見于曆史文獻(如《明史》),用以描述經濟民生等遭受嚴重損耗的情形,現代漢語中則較少使用,屬書面語或古語詞 。

網絡擴展解釋

“靡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讀音為mí xiè,指“碎末”或“碎屑”。例如漢代王充《論衡·言毒》中提到:“物為靡屑者多,唯一火最烈,火氣所燥也。”,這裡描述物體因火烘幹後形成的細小碎末。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表示物質破碎後的細小顆粒狀态。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文獻解析或特定語境下的描述。

  3. 注意可能的混淆
    部分資料(如)誤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輕視或不屑一顧”,但此說法缺乏其他權威來源支持,可能是混淆了“靡屑”與“不屑”的釋義。建議以高權威古籍或詞典解釋為準。

  4. 延伸參考
    該詞與“屑”的本義(碎末)相關,可結合“瑣屑”“碎屑”等詞理解其構詞邏輯。

建議在古文閱讀或學術寫作中按“碎末”本義使用,日常交流中需注意語境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薆薆白章表白别怨碧琳長興島馳禽愁眉春遊跐蹬爨弄大不敬雕鑽東武訛體煩惱海風塵物表風疾封土撫節芙蓉樓浮譚購誘關賦官資瓜期國相酣然函受環屬回遷見底裌衣解暍金柯金儀寮屬陵诋拿腔作調姘夫譜曲氣慨清密阮舍煞有深惡痛絶生忔察神神士息霜空順流而下倏魚溯端竟委酥籤讨針線鐵鬥子銅聲響器推劾抆淚涎利